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以探究其复发的危险因素。通过对临床常见不同术式治疗RLDH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影像学及并发症等的分析,评价不同术式之间的优缺点,进而为临床治疗RLDH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3017例病人进行了从L2-S1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单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共有1455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男844例,女611例,根据症状是否复发分为两组:非复发组(N组),复发组(R组)。通过查阅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历、护理记录、手术记录和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如:年龄、性别、职业、吸烟史、病程、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节段;影像学资料如:DHI、SROM;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通过电话、门诊定期复诊了解患者术后3月JOA、VAS评分及影像学相关指标的变化。其中R组共有98例行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获得随访。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组、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组,腰椎后路减压植骨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组。比较分析: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高度(DHI)、椎间活动度(SROM)及并发症等情况及一般资料,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评估三种不同术式术后疗效。结果:RDLH发生于术后29.8±22.5月(6-120月),R组患者根据椎间盘病理分型,其中42例患者为II型(protrusion)突出型,61例为III型(extrusion)脱出型,30例为Ⅳ型(sequestered)游离型,其中椎间盘同侧突出为94例,对侧突出为39例。R组和N组平均DHI为0.38±0.07、0.30±0.08(P=0.00),平均SROM为10.8±2.3°、5.8±1.4°(P=0.00);R组吸烟的患者明显高于N组(69.9vs.29.9%,P=0.00);术前高血压病史(12.8vs.7.2%, P=0.00);BMI≥25(34.6vs.22.5%, P=0.002);手术时间(102.6±12.4vs.51.5±13.8min,P=0.00);术前病程(25.0±5.9vs.38.2±78.8mon,P=0.00),术中出血量(282.6±172.9vs.124.1±76.2ml,P=0.00),按照手术节段的不同L2-L3/L3-L4(4.5vs.2.6%)、L4-L5(66.9vs.49.9%)、L5-S1(28.6vs.47.5%),通过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31.57,p=0.00),进一步研究发现L4-L5是复发的易发节段,且明显高于另外两个节段。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年龄(40-54岁)、手术节段(L4-L5)、肥胖、吸烟史与RLDH的发生密切相关;R组患者DHI、SROM较N组患者明显增高(p<0.05)。98例患者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54例,良27例,可12例,差5例,优良率82.7%。A、B、C三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1.5±13.8min、101.0±10.7min、132.6±14.4min(F=363.38,P=0.00);平均术中出血量92.0±85.7ml、397.5±219.3ml、446.9±224.0ml(F=46.11,p=0.00)。组间采用LSD-t检验示:A、B、C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而术中出血量A、B,A、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在末次随访时三组JOA评分为11.82±1.87、8.72±2.67、12.36±2.04(F=19.27,P=0.00),B组JOA评分最低,组间采用LSD-t检验示:而A、B,B、C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两组术前平均DHI为0.362±0.071、0.361±0.085(P>0.05),平均SROM为9.00±0.30、9.12±0.26(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DHI为0.360±0.140、0.30±0.226(P=0.00),平均SROM为9.96±1.67、11.67±1.92(P=0.00);A、B、C三组并发症行χ2检验及组间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示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病史、年龄(40-54岁)、手术节段(L4-L5)、肥胖、吸烟史与RLDH的发生密切相关;R组患者DHI、SROM较N组患者明显增高(p<0.05)。椎板间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术、PLIF手术在治疗RLDH患者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面优于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而椎板间扩大开髓核摘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PLIF手术。只要术前认真仔细的检查、分析,术中精心操作,RLDH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