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赫金认为“狂欢”是一种普遍的世界性现象。电视综艺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文化范畴的节目样式与“狂欢化”具有很大的契合性,体现在电视综艺节目狂欢的全民性、仪式性和颠覆性上。因此,在泛娱乐化、低俗化和模式化充斥荧屏的当下,有些电视人会堂而皇之的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充当艺术的幌子,盲目夸大和扭曲狂欢理论在节目中的体现和运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狂欢理论的片面理解和综艺节目的利益追逐所致;另一方面,低级媚俗、质量低下、结构雷同等问题百出的电视综艺节目令观众渴望又失望,狂热的收视率和娱乐至死的焦躁状态将这一节目样式推向了热议的风口浪尖,批评声音不绝于耳。笔者认为,有一点必须明确,游戏娱乐是人的天性,人们需要轻松和娱乐以形成对快节奏生活和工作的调剂和补偿,娱乐本身没有错误,问题出在制造快乐的节目模式和生产动机,批评的矛头必须找准,才能抱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态度探寻电视综艺节目健康发展之路。房龙说过一句话:“所有的不宽容都来自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至今,理论研究的忽视使得综艺节目的批评与创作长期以来缺乏现实可行的立足点。“狂欢”是一个既充溢着实践品格又富含理论意味的术语和世界观,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和电视综艺节目在相似的表征之下有着本质区别,但其合理的文化渊源和丰富的内涵以及开发潜力对电视综艺节目有着巨大的观照作用。本文试图在狂欢理论的观照下分析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追根溯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节目发展新思路。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的渊源和内涵做出了概述性的理论分析,为理解电视综艺节目的“狂欢化”做好理论铺垫。二、总结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界定了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分析了电视综艺节目的特征。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将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把握精准,才能将两者进行比较,并借助理论寻求发展新思路。三、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狂欢化”和狂欢理论具有哪些相似点呢?这一部分主要从综艺节目的全民性、仪式性和颠覆性三方面分析了节目的狂欢化特征,即狂欢化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体现,指出综艺节目“狂欢化”的合理性。四、这一部分主要就电视综艺节目的“狂欢化”进行了冷静思考,从文化渊源、真实与虚拟以及狂欢化本体特征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连同第三章内容构成本文的重点。五、研究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和区别不是目的,在狂欢理论的观照下探求综艺节目的发展,将狂欢化视为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冷静的看待综艺节目的发展,才是题中之义。总而言之,笔者遵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路数,将“剪不断理还乱”的电视综艺节目这一文本放在狂欢理论视域中研究,以求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