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特性及其对噪声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ingxu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轨道车辆领域配套设施的完善、列车行驶里程的扩大及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对列车的研究正着重于如何减少其能源消耗、提高其乘坐舒适性。研究方法基于边界层理论,研究对象为现有线路大量保有的CRH3车型,将非光滑表面应用于列车不同部位,探究其对列车气动阻力及气动噪声影响。结合国内、外高速列车现状,对高速列车减阻、降噪研究必要性进行说明;从减阻、降噪角度出发,对国内列车外型的发展历史做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减阻降噪技术做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对将非光滑表面运用于其它对象以实现减阻、降噪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归纳了近二十年国内、外学者对于非光滑表面在高速列车不同部位的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的掌握是做各种实验的基础,为了更加准确设置实验条件,对高速列车气动阻力和噪声理论做了基础描述;基于空气连续介质假设,介绍了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湍流控制方程、Lighthill声类比方程;并结合公式和图解释了边界层理论。通过三维建模软件PRO-E建立了CRH3的简化模型;之后将三维模型导入ICEM CFD进行网格划分;划分后的网格导入FLUENT软件中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凸包、凹坑两种非光滑表面在列车不同位置随参数变化气动阻力和气动噪声的变化规律,并与光滑表面列车对比检验其减阻降噪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非光滑结构中单元个体之间的阵列距离对非光滑表面大的减阻效果最明显。当凸包阵列距离、高度、半径分别为460mm、10mm、40mm且位于列车头、尾部流线型区域时,减阻1.77%,当列车流线型区域的凸包阵列距离为410mm、高度为10mm、半径为40mm的时列车表面各处降噪效果显著;当凹坑阵列距离为350mm,深度为10mm,半径为80mm且位于列车头、尾部流线型区域时,减阻效果最明显,达5.26%,当流线型区域凹坑阵列距离为350mm,深度为10mm,半径为60mm时,列车各处的降噪效果显著。最后,通过对列车车身的气动特性研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解释了非光滑表面应用后的减阻、降噪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非光滑表面应用能够有效的减少列车车身的黏性阻力,增加列车的压差阻力,但是适当参数的非光滑表面列车的黏性阻力减少量大于压差阻力增大量,使得整体气动阻力下降;另外,适当位置处的非光滑表面能够减少湍流附面层之间的压力脉动幅值,从而减少噪声值。
其他文献
数据的快速增长及其高可用性、安全性的要求刺激了容灾备份技术的发展,容灾备份技术已成为IT基础架构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要建立一个容灾备份系统,首先要了解灾备的等级,这里将对
<正> 英国不列斯托尔(Bristol)风动机械工业公司设计制造了一种风帆车—舢板,这是目前在西欧和北美被认为最时新的航海运动器具,颇受欢迎。风帆车—舢板造型精致,结构简单,由
期刊
呼图壁气田针对传统天然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富气,以及能耗大等问题,分别对污水处理、富气回收、单井工艺进行优化改造。通过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该气田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医院统计工作的优点和存在的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使统计工作更好的发挥作用,同时也使网络系统更加完善。方法通过对医院现有信息系统使用情况的分析,闰述网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关注汽车动力性,安全性,燃油经济性的同时,对汽车乘坐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汽车高速行驶时的气动噪声水平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重型卡车的行驶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伴随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环境污染不断加剧,提高重型卡车的燃油经济性迫在眉睫,节能减排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潮。平头重卡在重型卡车中占据重要角色,因此提高平头重卡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上述大环境下,本论文依托作者全程参与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项目(提高中载及重载卡车能效关键技术中美联合研究,项目编号:2017YFE010
在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之下,国内外市场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企业为了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顺利实现经营战略目标,则多元化、国际化以及
根据新疆油田石南4井区采出水高含盐、强腐蚀、结垢、药剂絮凝反应效果差的水质特性,通过室内实验及药剂评价,筛选出适宜的水质净化剂及稳定剂。在净水剂加药量为100mg/L,助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