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d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从诞生以来,就在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在商业银行已经进入混业、全能化,商业银行的发展倍受关注。国内外对商业银行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有从宏观角度,如:公司治理结构、银行系统结构、银行监管等,也有从微观角度进行,如:业务创新、风险管理等。这些研究对商业银行发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本文通过对文献的调研,为了对商业银行经营有深入的了解,选择从微观层次对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借助模型对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和比较了参数和非参数研究效率的方法,由于商业银行的生产函数难以定义,选择了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来测度银行效率。商业银行不同于生产性企业,是金融中介和风险管理的服务企业,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文中选择利息支出、营业费用、其他借款、存款作为投入指标,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贷款作为产出指标,用DEA/PS模型测算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除住房储蓄银行外的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及三家城市商业银行从1997年到2003年的效率。通过计算的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普遍偏高,而且效率变化不大,这与我国对银行利率、业务范围等方面的严格监管有关。效率按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城市商业银行依次降低,标准差依次变大,国有商业银行近几年来效率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有几家也有明显的改善,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波动很大,难以看出变化情况。为了对银行有更深入了解,从风险、成本、收益三个方面分析与效率的关系,建议从E/A、流动性比率、营业费用/营业收入、手续费收入/总收入、ROA、利息收入/总收入等几个指标的改善来提高银行效率。在本文最后,由于商业银行很复杂,一篇文章很难解决太多的问题,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需要加强、深入的地方,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求有可靠、相关、充分、明晰和及时的会计信息披露,更需要有一批专业人士对会计信息加以综合整理、评价分析,证券分析师正是从事会计信息解读的专家
远隔缺血处理定义为给器官一个短暂的非致死性的轻度缺血处理,从而减弱远隔器官致死性缺血损伤,使被保护脏器能够耐受之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这是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朝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各种智能化设备不断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在这些智能化设备中,智能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11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广东省工业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