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的创始会员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它是UNESCO重要的会员国和合作伙伴。自1971年10月29日UNESCO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以来的三十余年里,中国与UNESCO的合作日益深入,在21世纪更是进入了一个继往开来的崭新阶段。而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如何通过发挥中国文化的软力量实现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在此时期,探讨中国与UNESCO的教育合作关系,分析中国教育如何通过UNESCO这个平台走向世界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过去的三十余年里,尽管双方在教育领域有很多的合作项目和活动,然而对中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来说,UNESCO的影响主要在于“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领域。这两个UNESCO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都要求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变革,从这一点来看,可以统一为“全民终身教育”。本论文以“全民终身教育”为视角,回顾并展望中国与UNESCO的教育合作关系。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1章回顾了中国作为创始会员国以来与UNESCO合作的历程,以其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发生的时代背景勾勒出双方合作的整体面貌,并简要评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在这种合作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力。在双方合作的历史进程和合作框架下,重点考察了中国与UNESCO在教育合作领域相互关心的主题:全民终身教育。第2章评述了当前中国与UNESCO合作的制度框架,重点指出现有的这些制度设计创造出了对双方来说都具有很大自主性的合作机制。继之讨论了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关系的机理,并进一步地反思了这一合作机制对于双方教育合作的现实意义:UNESCO普适性的教育理念与中国本土的教育实践可以实现共赢。第3章考察全民终身教育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两方面“中国化“的问题,以探讨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的深入程度——中国教育受到了哪些实质性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双方教育合作的因素。第4章总揽前三章的??,指出合作机制决定了合意的达成,而合意背后是两种话语系统的交锋和融合。从这一认识出发,分析对中国来说切合实际的国际教育合作的深层问题,并指出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的前景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本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提出具有普适性的教育理念,以形成中国可以向外传播的教育话语。本文最后的“结语”,指出中国与UNESCO的合作正遭遇到一个瓶颈,加深教育领域的合作,对于突破双方合作的瓶颈有重要意义。对于教育学者来说,首要的工作在于我们能否尽快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教育传统如何成为一种有影响力的话语?通过研究,在相关各章中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与UNESCO的合作关系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2.中国与UNESCO的教育合作机制的运作机理在于运用多边主义思考方式,将合作纳入全球行动中,定位于智力合作,通过相互认同开启合作之门,通过协商达成共识;3.中国在运用UNESCO的教育话语体系时实际上已经有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发明。4.双方教育合作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中国能否提供普适性的教育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