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细胞层面研究膀胱肿瘤细胞糖酵解途径中关键酶HIF-1α和PFKFB3水平及免疫检查点PD-L1的关系,同时通过构建膀胱肿瘤原位模型,简便且严谨的证明在膀胱肿瘤细胞中糖酵解与膀胱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存在一定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对膀胱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从而为膀胱肿瘤的治疗发现新方向。方法:采用生物发光技术,构建包括绿色荧光素酶基因和GFP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载体,首先通过转化及提取获得大量质粒,制备慢病毒后将慢病毒浓缩,通过慢病毒转染,首先培养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小鼠Mb49膀胱肿瘤细胞(Mb49-GFLU),将荧光素酶作为载体来检测肿瘤组织的发光情况。在细胞层面,通过加入糖酵解通路中HIF-1α和PFKFB3的抑制剂从而影响糖酵解通路,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方法测定糖酵解通路中加入HIF-1α和PFKFB3抑制剂YC-1和PKF015后,糖酵解途径变化及通过检测膀胱肿瘤细胞表达PD-L1水平,验证膀胱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与糖酵解关系,然后从动物层面,采用Balb/c小鼠,使用手术方法,将Mb49-GFLU注射入小鼠的膀胱黏膜后,构建小鼠膀胱肿瘤原位模型,待成瘤后向小鼠腹腔定期注射HIF-1α和PFKFB3的抑制剂,然后根据动物荧光表达从而发现肿瘤是否受到抑制,同时进行免疫组化确认肿瘤组织,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验证。结果:携带绿色荧光素酶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膀胱肿瘤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可于荧光显微镜下看见绿色荧光,并通过荧光素酶检测后证实细胞已转染成功;通过正常培养Mb49-GFLU细胞,设置对照组后,分别加入HIF-1α和PFKFB3抑制剂YC-1及PFK015和两种抑制剂联合加入后,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方法检测HIF-1α和PFKFB3及肿瘤表达PD-L1水平,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三组实验组HIF-1α和PFKFB3表达水平下降,糖酵解水平下降,肿瘤表达水平下降,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受抑制;通过无菌手术方法构建小鼠膀胱肿瘤原位模型,将表达荧光基因的Mb49-GFLU细胞注射入小鼠膀胱黏膜,一周后于动物成像仪下观察已成瘤;分别向对照组、加入HIF-1α抑制剂YC-1组、加入PFKFB3抑制剂PFK015组、两种抑制剂均加入组的Balb/c小鼠,膀胱原位转染肿瘤细胞,进行不同对照处理2周后提取肿瘤组织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并取肿瘤组织做免疫组化,可发现加入抑制剂后,糖酵解途径中HIF-1α和PFKFB3均降低,肿瘤组织表达PD-L1也降低,免疫组化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进一步从动物层面验证上述结果。结论:本研究通过小鼠膀胱肿瘤原位模型更简便直接的验证膀胱肿瘤表达的新途径,从细胞层面和动物层面证明了膀胱肿瘤细胞的糖酵解水平与肿瘤PD-L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糖酵解水平受到抑制时,肿瘤PD-L1表达水平也下降,免疫逃逸机制受到抑制,因此可以通过HIF-1α和PFKFB3的分子机制进行膀胱肿瘤的新兴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