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RPC梁疲劳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以下简称RPC)以其具有的优异性能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国内外学者对其材料的配合比﹑构件的静力性能﹑耐腐蚀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但对其构件疲劳性能的研究还是很少涉及。而实际生活中构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能承受疲劳荷载。同时由于活性粉末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应力分布及破坏形式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为了能充分利用RPC的高强性能,并使其能在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对施加了无粘结预应力的RPC梁开展了静力及疲劳性能方面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并对比以往研究的普通钢筋RPC梁试验结果,突出无粘结预应力RPC梁的受拉性能。具体完成的内容如下:(1)综合的阐述了目前对于RPC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已经得出的一些结论。并针对研究中相对较少涉及使用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问题提出本文研究内容。(2)通过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得到了RPC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为理论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并详细描述了无粘结预应力RPC梁及普通钢筋RPC梁的静载及疲劳试验过程。对比了两种试验梁的静力性能,分析了普通钢筋RPC梁及无粘结预应力RPC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挠度﹑受压区边缘应变随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3)由于无粘结预应力RPC梁受力性能较为复杂,所以重点对无粘结预应力RPC受力特点进行分析。根据RPC材料抗拉强度高的特点,推导出了无粘结预应力RPC梁考虑受拉区抗拉作用的开裂弯矩﹑正截面承载能力及跨中截面挠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挠度的关系来建立预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利用推导的公式计算出的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较为接近。(4)结合无粘结预应力RPC梁的疲劳试验结果,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损伤变量的表达式。同时得到了随疲劳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总应变及残余应变发展模型,利用残余应变模型推导出了RPC弹性模量退化模型。从损伤变量的定义出发推导了通过弹性模量的退化所表示的钢筋疲劳损伤模型。(5)以普通混凝土疲劳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假定为基础,结合无粘结预应力RPC梁具体的受力特点提出了疲劳分析所使用的基本假定。将疲劳非线性分析过程利用分段线性进行代替,推导出了无粘结预应力RPC梁疲劳全过程分析的简化方法,并与试验结果对比较为接近。
其他文献
煤炭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能源,是支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在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开采过度、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成
索膜结构的设计、分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找形设计阶段;第二阶段是荷载分析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裁剪分析阶段.第一阶段找形分析和第三阶段裁剪分析是索膜结构
该论文的目的是探讨网壳结构稳定性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方法,使之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网壳结构的强度储备,又能充分考虑网壳结构设计变量不确定性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
该文主要进行了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试验中包括3块简支板与4块连续板,升温按照ISO834温度-时间曲线进行.简支板分别考虑了跨度不同与抗剪连接件有无
智能建筑的大量出现使结构功能发生突破性的变化,与之相应的各种辅助建筑设施(如供水(气,电)系统,空调系统,消防,识别,预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等)将会变得越来
近几年来,复合土钉支护已在软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受力性状和加固机理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由于施工过程的多样性,复合土钉支护受力性状与普通土钉支护差异较大.
对于插板连接节点,该文采用经典的薄壁圆管壳的有矩理论,研究了平面、空间插板连接中节点板对塔柱的影响,在整个塔柱的影响范围内进行线性分析,重点研究节点板的尺寸与节点力
该文主要是针对最近几年粮食行业广泛采用的一种新仓型——大容量浅圆仓的粮食侧压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力学模型,提出了在不同工况下浅圆仓贮料侧
该文从前人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监测技术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监测工作的需要,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详细系统的总结分析了高速公路隧
橡胶集料混凝土作为新型的塑性混凝土材料,具有弹性模量低、变形大、抗裂性能和抗渗性能较好等特点,引起混凝土业界的广泛兴趣。本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的方法设计橡胶集料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