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来临、开放获取运动的开展以及第四研究范式的兴起,不仅对科研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提出较高要求,对其获取与利用数据的能力也提出较高要求。2019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号召。文化创造活力对公民的数据素养的较高要求,进一步引发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的研究热潮。大学生作为科研人员的后备军,其数据素养知识的积累与数据素养技能的提升对激发大学生科研兴趣、正确挖掘数据、并在学习与生活中使用数据提供技术帮助,对大学生多元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数据资源最密集部门之一,掌握着较为权威与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在开展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过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对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及数据素养进行辨析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即教育原则、“三适当”准则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开展情况、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成果评估等现状进行梳理,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情况。通过网络调查法研究国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实践,对其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教育成果评估体系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发现其教育目标明确、教学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科学、教育方式多样、教育成果评估体系也相对完善。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现状与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实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目标定位清晰度不足、教育内容新颖性不足、教育方式及手段单一、教育缺乏层次性和个性化、教育成果评估体系不完善等方面。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在国家、高校、高校图书馆和大学生层面提出对策。并构建适合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框架,旨在为我国创新文化体系构建及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