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m7在DNA损伤时调控抑癌因子p53的功能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ks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作为机体的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对于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当处于正常生长条件下的细胞受到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引起DNA损伤时,细胞将产生一系列的应答反应,其中p53在DNA损伤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目前已知p53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几乎所有人类肿瘤细胞都存在着p53功能的异常,而在大约50%的肿瘤细胞中存在着p53基因的直接突变。细胞在受到DNA损伤时,主要通过ATM/ATR/CHK信号通路识别损伤信号进而激活p53。当受到低水平损伤p53主要通过p21引起周期阻滞;若损伤严重无法修复,p53则通过激活BAX、PUMA、NOXA以及FAS等引起细胞凋亡。在DNA损伤发生时,当p53发生缺失或突变,将使本来应该发生周期阻滞或凋亡的细胞异常地进行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恶性增生,从而引起细胞的癌变。   Mcm7是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Mcms)家族成员,通常与家族其他成员形成聚合体,参与DNA复制起始和延伸。此外,Mcm7还通过与RACK1、Rb、Cyclin A和Rad17等调控蛋白相互结合,使其在DNA损伤信号传递、细胞周期检验点和周期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存在着异常表达的Mcm7,Mcm7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某种促进作用。研究表明Mcm7具备癌基因转化活性,具有癌基因潜能,参与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信号调控通路,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癌症治疗靶点。   肿瘤细胞存在着p53的失活或功能异常,而Mcm7在肿瘤细胞中存在着过表达,那么异常表达的Mcm7与p53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DNA损伤时p53受到诱导将引起相关的生理学效应,在此情况下异常表达的Mcm7与p53是否能发生相互作用,Mcm7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是否由于调控p53的相关功能?为探讨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我们在293T细胞进行过表达的Co-IP实验,发现Mcm7可以与p53相互结合。GST pull down体外结合实验揭示Mcm7直接结合于p53羧基末端调控结构域(300-393aa)。在p53野生型的骨肉瘤细胞U2OS中,利用内源Co-IP实验未能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检测到两者的相互结合;但有趣的是,当利用etoposide处理引起细胞DNA损伤时,内源性的Mcm7与p53显著性地相互结合。同时,发现在DNA损伤时过表达的Mcm7可以抑制p53的转录活性,利用RT-PCR技术发现p53两个重要的下游靶基因p21和PUMA的mRNA水平均发生下降。这说明Mcm7通过抑制p53的转录活性,在DNA损伤时参与调控p53介导的相关功能。   鉴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初步认为肿瘤细胞内异常表达的Mcm7与细胞内p53的失活或功能异常相关联。Mcm7在DNA损伤时调控p53介导的相关功能,为Mcm7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摘 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渗透于每节课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各级各类互动,得益于每节课学习任务设计实施中的多元多维交流,根植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其心智的逐步提高与成熟。这一切都离不开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本文以一节基于课后练习的写作教学为例,阐述写作教学中的互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写作;课堂互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