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酰乙醇胺的抗炎机制及其纳米剂型的神经保护效果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haowe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某些向脑部供血的血管系统发生一定程度的阻塞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由于高死亡率、不断上涨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且缺乏有效治疗措施,该病已成为全球最棘手的三大疾病之一。脑缺血病人可能因治疗或自发恢复血供,但随之引起的并发症——缺血后再灌注的危害性比单纯的脑缺血更为严重,研发相应药物更是迫在眉睫。已有前期实验证实油酰乙醇胺(OEA)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脑水肿、血脑屏障损坏程度、大脑皮层凋亡程度,且可能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有关,另有实验证明PPARα的激活能抑制一些如NF-κB的主要炎症反应通路,而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很大程度与其急性期炎症反应有关。作为新剂型的纳米粒,其纳米尺寸引起的介观系统效应能发挥许多传统剂型无法拥有的优点,比如改善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EA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不佳无疑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从OEA的结构分析,理论上可与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的大豆卵磷脂(SPC)经一定反应形成纳米级的OEA-SPC磷脂复合体,并可能达到改良以上缺点的目的。研究目的:1.研究OEA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中的抗炎机制。2.探索OEA-SPC磷脂复合体的性质和优势。研究方法:1.在OEA抗炎机制研究中,我们在PPARα基因敲除和未敲除小鼠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1.5h后再灌注,检测3天后OEA对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大脑炎症相关细胞——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情况。2.在OEA-SPC磷脂复合体的创新性研究中,我们通过一些经典方法制备出可能是纳米级OEA-SPC磷脂复合体的固体物质,使用药剂学中对纳米粒质量检测的方法确认其性质,并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上与纯药的OEA进行药效对比。实验结果:1.OEA通过激活PPARα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此外促进抗炎及神经再生因子的分泌,对MCAO再灌注后急性期内产生抗炎保护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小胶质细胞表型由M1向M2转化。2.在OEA-SPC磷脂复合体中,OEA和SPC通过氢键结合,并且该复合体的粒径、ζ电位、缓释效果、稳定性达标,同时,治疗效果比传统OEA更好。实验结论:1.OEA激活PPARα后,损伤侧小胶质细胞表型由M1向M2转化,发挥了抗炎效果。2.OEA-SPC磷脂复合体的性能符合我们所需的标准,且OEA-SPC磷脂复合体的神经保护效果优于纯药OEA。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社会能源消耗的30%左右,其中照明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20%~40%。建筑的地下空间因长时间处于无自然光照的环境下,照明耗电量更大。利用太阳光照明是建
文章通过对航空充氧车气瓶舱系统进行重新布局、改造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体化、模块化的气瓶舱设计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气瓶吊装工作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目的:通过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血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研究,以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病灶产生的作用,探讨VEGF-C在子宫内
股权回购请求权是“资本多数决”的产物,是为了弥补“多数决”中少数派股东丧失的话语权而存在的,其保证了少数派股东在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能以最低价格受偿以退出公司的权利
[目的]回顾总结肝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获取其生存信息,研究癌及癌旁组织中PD-1、CTLA-4蛋白的表达状态,探讨临床特征、病理特点与二者表达状态的关系,并分析上
<正>我科ICU于2005年11月起成功治愈2例危重病人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60岁。因反复血便1年于2005年月10月17日在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高
本文旨在讨论约翰·福尔斯的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存在主义思想。本文从主题思想及创作技巧两方面入手 ,细致地探讨了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在该小说中的体现。
为科学判断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一步拓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空间,明确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以西安市为例,在确定城市公共交通与经济社
国际干预行动是由国际组织、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等行为体发起的、主要针对对象国的外部干预行动。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干预行动已成为国际组织和有关大国在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