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描述不同性别、来源地、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抑郁性障碍患者的症状特点。(2)了解抑郁性障碍患者的述情、依赖、自我批评、灵活性、刻板性等与抑郁症不同症状之间的相关。(3)探索影响抑郁性障碍患者抑郁程度及不同抑郁症状表现的人格特质。方法:对290例来自长沙和怀化两地四所医院经临床结构性访谈确定具有DSM-Ⅳ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的290例抑郁性障碍病人,进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抑郁体验问卷(DEQ)中文版、述情障碍问卷(TAS-20)和自我和谐问卷的测查。结果:(1)男性抑郁障碍患者抑郁情绪症状显著低于女性(P<0.01);抑郁情绪、躯体症状在不同受教育程度被试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被试的抑郁情绪症状明显高于其他受教育程度的被试(P值均小于0.05)。不同年龄、不同来源地患者的抑郁症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2)CES-D总分与自我批评、依赖性等6个人格因子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14-0.33,P<0.05或P<0.01);抑郁情绪症状与自我批评、依赖性等7个人格因子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14-0.37,P<0.05或P<0.01);躯体症状与自我批评、外向性思维等3个人格因子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17-0.20,P均<0.01);积极情绪与有效性等4个人格因子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12-0.21,P<0.05或P<0.01);人际困难症状与自我批评、依赖、灵活性等5个人格因子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12-0.31,P<0.05或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批评因子对CES-D总分,自我批评、刻板性因子对情绪症状,外向性思维对抑郁的躯体症状,自我批评、有效性因子对积极情绪,自我批评、灵活性、刻板性因子对人际困难症状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1)不同性别和不同受教育程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及症状表现存在差异;(2)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和各症状表现与自我批评、依赖、情感辨别困难等八种人格因子相关显著,但与自我批评因子的相关更明显;(3)在自我批评、依赖、情感辨别困难、情感描述困难、外向性思维等8种人格因子中,自我批评因子对抑郁有较稳定的预测作用;外向性思维对抑郁的躯体症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