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双季稻区氮磷肥和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农艺效应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家,而水稻是南方大多省份的主要粮食作物,为了提高和维持水稻的产量,我们需要通过施用化肥来供给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以及施用农药抑制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从而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但是近年来,由于不科学的施肥和施药方式导致化肥和农药的滥用,这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和农业面源污染、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高投入的化肥量并没有得到更高的产出,反而需要更高的农药用量来维持产量。因此,本试验通过对江西省各地区2002-2016年间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选址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江西省双季稻区氮磷肥和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农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旨在找到化肥和农药的协同平衡,以期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化肥和农药的减量增效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2002年到2016年,江西省全省的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和农药使用量整体上呈先快速增长后缓慢下降的趋势,转折点分别位于2011年和2010年,其中就全省的双季稻平均化肥施用量而言,2016年全省农田双季稻的两季总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分别为,氮:366 kg/hm2、磷:162 kg/hm2。2、一定剂量之下的除草剂有助于稻田土壤养分的矿化循环,当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施用量为0.563 kg/hm2(标准用量的0.75倍)时,激发作用达到最大,此时双季稻稻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炭、氮、磷(SMBC、SMBN、SMBP)、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均达到最大值。3、当二氯喹啉酸施用量为0.563 kg/hm2时的株防效与标准用量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除草剂二氯喹啉酸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基于此,可节约25%除草剂的用量。当磷肥施用量保持不变时,二氯喹啉酸的杂草株防效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保持不变,早稻和晚稻分别在施用N 137.50kg/hm2和183.75 kg/hm2时取得最佳杂草防治效果,并且此时田间土壤中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残留量最小;当氮肥施用量保持不变时,二氯喹啉酸的杂草株防效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早稻和晚稻分别在施用P2O5 45.00 kg/hm2和52.50 kg/hm2时取得最佳杂草防治效果,并且此时田间土壤中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残留量最小。这进一步证明除草剂二氯喹啉酸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4、研究结果表明基施N 137.50 kg/hm2、P2O5 45.00 kg/hm2、K2O 67.50 kg/hm2的施肥方式最适于试验当地等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早稻施肥方式,较试验小区所在地推荐肥料施用量减少了约33%的磷肥投入量,较当地农户常规施肥而言,减少了约8%的氮肥投入量、43%的磷肥投入量和14%的钾肥投入量。基施N148.75 kg/hm2、P2O5 52.50 kg/hm2、K2O 78.75 kg/hm2且在分蘖期追施N 35.00kg/hm2的施肥方式最适于试验当地等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晚稻施肥方式,较试验小区所在地推荐肥料施用量减少了约33%的磷肥投入量,较当地农户常规施肥而言,减少了约6%的氮肥投入量、42%的磷肥投入量和13%的钾肥投入量。推荐肥料施用量两季较2016年全省平均总用量而言,氮肥减少了12.6%,磷肥减少39.8%。
其他文献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是一大类由多种细胞因子、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诱导产生的胞内调控蛋白,可与细胞因子受体或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相互作用,降低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在调控机体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炎症性疾病、肿瘤的发生和内环境稳态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卵形鲳鲹(Trachinotus
柔顺机构微位移放大器作为微纳制造和精密加工行业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高端医疗、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由于其结构微小,在服役期内会因为各类因素影响出现结构失效
超润滑能够极大地降低摩擦和磨损,在节能环保,微纳米机电系统领域潜藏着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实现稳定的超润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施加应变改变材料的晶格形貌所产生的稳定非公度堆垛,有着实现稳定超润滑的潜力。在本论文中,我们使用基于原子力场的Tomlinson模型,分析了二硫化钼纳米滑片与二硫化钼基底之间的摩擦。我们通过对二硫化钼基底施加不同的拉伸应变/压缩应变,研究施加在二硫化钼的
为促进桉树废弃物的合理利用,本文以纸浆厂剩余的桉树废渣作为主要的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氮源(硫酸铵、鸡粪和尿素)调节堆体C/N值为30:1进行发酵处理,并进一步以腐熟桉树渣为原料,与其他常用基质复配,对黄瓜“津优4号”和青梗菜“改良金品28青梗菜F1”进行育苗试验,通过实验测定比较分析,探讨腐熟桉树渣作为蔬菜育苗基质的可行性,为桉树渣基质化的产业研发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添加氮素调整
磺胺类耐药基因(sul)严重影响到了磺胺类抗菌药的使用,sul3基因是其中发现较晚、研究较少的该类耐药基因,相关研究多数集中于阳性率的检测,关于阳性菌的研究较少。为探究南宁地区携带sul3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致病性及接合子特性,填补南宁地区sul3阳性大肠杆菌的研究空白,同时为大肠杆菌的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鉴定培养基、分子检测、MLST分型、进化树构建、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等试验方法探究了su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布式系统开始进入大踏步发展的时期,分布式系统的规模势必会越来越大。在医疗、航空、云计算和物联网等行业的运用也对分布式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故障检测机制是维护分布式系统高性能运行的手段之一。现有的分布式系统在低负载故障检测情况下通过计数器获得的超时值是离散的,没有考虑最近一段时间内的网络波动,使得故障检测的性能不稳定。并且大部分故障检测都忽略了网络中链路故障带
泡桐(Paulownia fortunei)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属(Paulownia)植物,是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集材用、药用、观赏于一体,用途广泛。本文以泡桐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快繁技术,开展泡桐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培养基和激素配比的筛选以及移栽基质的选择试验,以建立泡桐诱导效果好、成活率高的组织快繁技术体系,对泡桐优良性状的保持、组培苗质量
目前,我国机电类职业技术院校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多采用工业数控机床设备来进行教学,存在着设备投入大,教学成本高、效率低等方面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研究开发了用于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及成本较低特点的教学型数控微型铣床,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总结国内外数控微型铣床相关资料,结合本课题设计要求,对教学型数控微型铣床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机床总体布局及立式单立柱结构形式。对机床
近年来,因为原位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度高、热膨胀系数低以及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磨性等优点,成为各个领域重点关注的新型材料。目前原位Al2O3颗粒增强Al-Si基复
磁流变阻尼器(MRD)是以磁流变液(MRF)为介质的一种半主动减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低能耗、阻尼连续可调、响应速度快等一系列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车辆悬架/座椅、桥梁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