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瘤周异质性的多参数MR影像组学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chu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章胶质母细胞瘤瘤周异质性的多参数MR成像及影像组学特征目的:探讨多参数MR成像及影像组学特征判别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瘤周水肿区的异质性及预测高复发危险亚区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搜集59例GBM患者的多参数MR成像,术前MR成像包括MR平扫+增强、T2-FLAIR、DWI、DSC-PWI或MRS;术后MR成像包括MR平扫+增强。将术后复发的MR图像与术前的多参数MR图像进行配准,基于GBM术后复发的MR图像,在术前MR图像上分别勾画瘤周复发区与非复发区。分别计算瘤周不同亚区的rFLAIR、ADC值、rADC、rCBV、Cho/NAA、Cho/Cr和NAA/Cr,并提取CBV图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BM瘤周复发区的rFLAIR、ADC值、rADC和NAA/Cr显著低于非复发区(P<0.05),rCBV、Cho/NAA和Cho/Cr显著高于非复发区(P<0.05)。与rFLAIR和ADC值比较,当rCBV的阈值≥0.89时,其预测瘤周复发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7%、83.6%和85.8%,且诊断效能优于rFLAIR和ADC值。与rCBV相比,联合rFALIR、ADC值和rCBV可以提供更好的预测性能(P=0.015)。CBV图的影像组学分析显示验证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30和0.980,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3.3%。结论:术前的T2-FLAIR、DWI、DSC-PWI和MRS可以判别GBM瘤周水肿区的异质性。联合rFALIR、ADC值和rCBV可以提高GBM瘤周高复发危险亚区的预测能力。CBV图的影像组学特征是预测GBM瘤周高复发危险亚区的有效手段。第2章胶质母细胞瘤瘤周异质性的多参数MR成像的组织病理学基础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分割的GBM瘤周不同亚区间的组织病理学是否存在差异性及多参数MR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材料和方法:30例GBM患者术前行多参数MR成像,术前MR成像包括MR平扫+增强、DWI和DSC-PWI。利用第一部分瘤周高复发危险区的预测模型,分割出瘤周水肿区内的高危区与非高危区,分别计算瘤周不同亚区的rFLAIR、ADC值和rCBV。术中扩大切除瘤周水肿区,获取瘤周水肿区的组织标本。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瘤周不同亚区的肿瘤细胞密度、Ki-67、CD34和CD105。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BM瘤周高危区的rFLAIR和ADC值显著低于非高危区(P<0.05),rCBV显著高于非高危区(P<0.05)。高危区的肿瘤细胞密度、CD34和CD10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高危区(P0.05)。GBM瘤周高危区的rCBV与肿瘤细胞密度、CD34和CD105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592和0.697;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CD34和CD105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0.503和-0.500;rFLAIR与肿瘤细胞密度和CD105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09和-0.417。非高危区的rCBV与CD34和CD105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44和0.619;ADC值和rFLAIR分别与肿瘤细胞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和-0.337。结论:GBM瘤周高危区的肿瘤细胞密度和微血管增殖显著高于非高危区。GBM瘤周水肿区的多参数MR成像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分布和微血管增殖的异质性。第3章胶质母细胞瘤瘤周异质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GBM大体全切组和扩大切除组的瘤周多参数MR及组织分子病理标志物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材料和方法:获取59例GBM患者大体全切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33例大体全切后的总生存期(OS);同时获取19例GBM患者扩大切除的PFS。分别测量大体全切组瘤周水肿区的MR参数和扩大切除组瘤周水肿区的MR参数和组织病理学参数。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瘤周不同参数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大体全切与扩大切除的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大体全切组瘤周将来复发区的ADC值和rCBV是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DC值预测患者PFS和OS的HR值分别是6.442和7.295;rCBV预测患者PFS和OS的HR值分别是2.827和9.230。扩大切除组瘤周高危区的肿瘤细胞密度是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细胞密度预测患者PFS的HR值是1.566。扩大切除组与大体全切组的PFS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FS的中位数分别是8.3和6.5个月。结论:GBM大体全切后,瘤周水肿区rCBV升高或ADC值降低的患者,其PFS和OS的时间短。GBM瘤周高危区扩大切除后,高危区内的肿瘤细胞密度越高导致患者PFS的时间短。GBM患者大体全切后的复发时间短于扩大切除。
其他文献
嵌入式系统是专用计算机系统,其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面向应用,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灵活裁剪软硬件模块,具备结构简单、软硬件资源需求低和定制化程度高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消费电子等诸多领域。为有效控制系统成本,硬件中核心处理器通常资源受限,难以设计复杂的安全保护机制,软件上为提高运行性能、降低内存开销和增强底层硬件控制能力,普遍采用内存不安全的编程语言进行实现,缺乏必
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府,一直引领和推动着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声乐专业自1927年建校时同步创建,经过95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硕果累累、荣誉满载,整体水平在国内外音乐界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长期保持学科优势的美声专业更是享誉海内外。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它的前身——“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国立音专”)在建校最初十年间打下的坚实基础。这
研究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一种影响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NP困扰着世界多达10%的人口,其中半数以上的患者情况较严重,是当前最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普遍效果不理想,只有约40-60%的病人症状得到部分缓解。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种重要的NP替代性治疗手段,特别
人脸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经典任务之一,一经提出就受到大量学者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地扩展,相关研究成果已被用于移动支付、罪犯抓捕、入口安防等多个领域。虽然约束环境下的人脸识别算法已经趋于成熟,然而开放环境下的人脸识别任务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地,由于受到样本限制、数据分布不一致、姿态变化、面部遮挡等因素的影响,开放环境下的人脸
与过渡金属一元碳化物陶瓷比,高熵碳化物陶瓷具有更高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和抗氧化性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结构陶瓷。然而,高熵碳化物陶瓷存在粉体纯度低、韧性低和烧结温度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Ti0.2Zr0.2Nb0.2Ta0.2Mo0.2)C陶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纯(Ti0.2Zr0.2Nb0.2Ta0.2Mo0.2)Cx粉体合成、低温致密化和力学性能提升研究,并且首次研究
在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聚合物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运输、电子、包装、工业机械、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有机聚合物在此类材料中的使用增加了火灾风险,因为其中大多数材料都属于易燃材料。因此,针对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制定有效的阻燃方案,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而且还具有实用价值。本实验基于此观点,共设计了三种阻燃体系并将其分别应用于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棉织物、天然橡胶(NR)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第一
第一部分:七氟烷麻醉对小鼠海马依赖性恐惧记忆的影响目的:全身麻醉药抑制记忆作用是全身麻醉的重要内涵。七氟烷是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其抑制记忆作用已被广泛证实。目前,海马被认为是调控记忆功能的核心脑区,然而,七氟烷抑制海马依赖性记忆的机制尚不清楚。场景条件恐惧实验和抑制性回避实验是目前公认的检测海马依赖性恐惧记忆的行为学方法,被广泛用于评估麻醉药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因此,该部分实验首先探讨不同浓度的七
伽玛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现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伽玛暴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比如,伽玛暴从物理起源上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持续时间大于两秒的长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死亡,同时与Ⅰc型超新星成协;另外一类短暴,持续时间一般小于两秒,短暴起源于双致密星的并合,同时可能伴随着一个光学暂现源-千新星。短暴和千新星成协的理论预言在2017年发现的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事件中得到了直接证实。长暴-
第一部分黑质高回声数字化分析在帕金森病中的诊断价值目的:经颅超声(Transcranial sonography,TCS)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Parkinon’sdisease,PD)的早期诊断,但它存在对医生经验水平的高度依赖性及黑质回声变化无法定量的两大局限。我们拟通过数字化分析方法自动分割并定量黑质回声的变化,然后评估其在PD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本研究是一项自2017年11月至2020
在自然界中,细菌常以细菌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其形成给公共卫生、医疗、环境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开发细菌生物膜的高效检测方法、探究细菌生物膜形成与细菌群体感应(QS)调控的内在联系,寻找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有效策略,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本论文针对细菌生物膜实时原位监测、细菌生物膜QS现象实时追踪的研究需求,研制了集成荧光、电阻抗、SERS各种检测功能的光电传感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