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蒙古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盅碗舞不仅以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盅碗舞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精神为灵魂,经历了从民间到宫廷再到民间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由头顶灯盏、手托灯盏发展到如今的顶碗持盅舞蹈,由汗廷贵族观赏到民间百姓自娱,在体现贵族意识向平民意识转化的同时,游戏竞技逐渐减少、艺术化进程快速发展、技能也日趋成熟和专业,凸显出来的是连绵不断的柔韧、文化气息的熏陶、引人入胜的情境。这种变化不仅得益于民族文化与民族生活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舞蹈语言以及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风格音乐,而且也得益于游牧生活影响下形成的无可代替的舞蹈道具。现在盅碗舞已经走上舞台,走进课堂,但关于传统舞蹈原生态的问题更值得人们深思。笔者试图以民族舞蹈文化、艺术学、美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对盅碗舞表现内容与形式特点的研究,挖掘其蕴含的审美特征与文化情结,这不只是现在舞蹈学习中应该熟知的文化内核,也是民族舞蹈传承和创新的基本要求。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就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以及相关文献综述进行了阐述说明。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正文,主要是以前期相关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访谈内容的搜集整理为基础,对蒙古族盅碗舞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力求挖掘其审美特征与文化情结。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是对蒙古族盅碗舞的历史足迹进行研究,包括它的起源与形成、当代发展两小节;第二章主要以舞蹈作品为例,对蒙古族盅碗舞的艺术特色展开研究,分别对盅碗舞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特点归纳分析;第三章是比较视域下的蒙古族盅碗舞,主要是站在文化的视角选取比较对象,力求发现蒙古族盅碗舞的与众不同;第四章是在蒙古族盅碗舞的艺术特色以及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其审美特征与文化情结。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是从头至尾归纳总结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蒙古族盅碗舞历史足迹与艺术特色的研究是基础性研究,只有由表及里、从形式到内容才能抓住盅碗舞的文化内核与内在的精神灵魂,使传统舞蹈艺术在“原生态”的基础上做到传承与创新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