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场所空间布局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floved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安全韧性已发生转变,过去只关注重点城市的中心城区,而国土空间规划更强调对于整体研究区域的认识与了解,况且县域研究较小。因此,小尺度县域的安全韧性研究分析尤为重要,其分析的成果可以为乡镇的安全韧性建设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引导与建议。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也是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保障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布,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显现更为明显,同时,空间布局规划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受灾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受灾居民在短时间内迅速到达就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本文主要从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避难场所展开研究:(1)选取评价指标因子与构建评价模型。综合分析研究区的历史灾情数据、地形地质条件等,分别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选取四个层面指标因子,分别为山洪灾害孕灾因子、孕灾敏感性因子、承灾体易损性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相关文献的方法确定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系数值大小;建立10年、50年的彬州市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从10年一遇山洪灾害风险可以得出,高风险性主要分布在永乐镇、新民镇,占研究区的11.35%,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韩家镇、水口镇、太峪镇区域,由于暴雨强度低、坡度较缓、植被覆盖度比较高。50年一遇山洪灾高风险区还是主要分布在永乐镇中部、新民镇中部,与10年一遇相比,高风险区逐渐减缓,较低风险区开始逐渐向中等风险区转移,主要表现为韩家镇、龙高镇。(2)除大范围风险划分外,在此基础上划定了小范围山洪灾害危险区划,选取对象为彬州市红岩河流域,经设计暴雨洪水分析计算后,在Arc GIS软件中绘制彬州市红岩河危险区划图。选取两种不同尺度评价模型,从不同角度对彬州市的山洪灾害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精准的研究,两种分析成果可以为防御山洪提供依据,为应急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决策做支撑,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指导意义。(3)彬州市主城区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取开元广场为居民提供紧急避难的服务,存在服务覆盖面积小,覆盖人口少,服务盲区面积较大。
其他文献
声学超材料是一种人工设计的周期性亚波长结构材料,可以实现自然结构所不具备的奇异特性,如声隐身、超透镜、超常传输等。类似于电磁波中的负等效参数超材料,声学超材料具有负等效弹性模量和负等效质量密度特性,单负或双负声学超材料也是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多数双负声学超材料是通过在不同的结构单元中引入多种谐振形式,利用偶极谐振和单极谐振的耦合实现的双负特性的,但还存在结构复杂、谐振频带窄,双负频带单一等问题
西部黄土覆盖区是我国煤炭主要产地,黄土矿区复杂的地形因素对开采沉陷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多工作面综放开采条件下所留设的工作面间隔煤柱对地表沉陷特征也产生重要影响,导致黄土矿区开采沉陷规律十分复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测资料支持,学术界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本文选择典型黄土沟壑区彬长文家坡煤矿和大佛寺煤矿为研究区,利用地表移动实测数据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土工试验等方法,针对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过快的城市扩张产生了一系列的土地、环境问题,如何平衡城市扩张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现下研究的热点问题。近二十年来,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长时序、动态监测城市空间扩展和城市形态变化成为可能。本文考虑到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存在背景噪声、异常值及年际数据不连续的问题,对数据进行校正,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校正后的NPP/VIIRS灯光数据和MO
煤层火灾是一种严重的矿山灾害,每年造成严重的安全及资源损失问题。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对液氮与液态二氧化碳混合制备干冰颗粒组成气-液-固三相混合物体系的形成机理及对煤炭自燃火灾的灭火性能进行研究。首先,理论研究了液氮和液态二氧化碳深冷制备干冰颗粒的成核、结晶机理与动力学。通过PR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混合规则,进行气-固平衡计算,得出较为准确的CO2凝华温度方程;在N2-CO2的二元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开挖所面临的水文地质构造条件也愈发复杂和恶劣,开采受水害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煤矿水害的发生往往与水在承压破碎煤岩体中的渗流息息相关。此外,采空区破碎煤岩体在采动应力和上覆岩层作用下会再次压实和破碎,导致其粒度分布与孔隙结构也随之改变,继而影响其渗流特性。因此,研究承压破碎煤岩体再破碎过程中的渗流规律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基础。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粒度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体的热舒适性研究得到了国家及个人的极大关注。共处于同一环境下的人群,由于个体差异性,人群内部间的舒适性会存在差异,因此,如何营造健康、个性化的舒适环境,最大程度地提高个人的热舒适水平,已成为目前热舒适领域研究和追求的趋势和热点。基于个体差异性进行人体热舒适模型及模拟研究,研究成果可用于预测不同个体的热生理参数和评估热舒适性,且可为工作环境的安全健康评估和个
随着地铁承载运输能力的提升,地铁站安全成为社会聚焦问题。而地铁火灾作为频率相对较高、危害性较大的事故,一旦失控将会为城市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合理高效的通风排烟方式不仅能够为乘客提供安全的乘车环境,亦能在灾变的环境下实现控灾、降灾的效果,保证人员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公共效益的实现。本文以西安某岛式类型地铁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全尺寸几何模型,基于FLUENT完成站台排烟口不同布置方式对站台火灾烟气影响
光子学和电子学及其在传感领域的技术发展,已经跨入一个新的纪元——太纪元。与之对应的“太赫兹(Terahertz,THz)”一词,现用于描述频率在0.1-10THz(对应波长3mm~30μm)范围内的一段特殊电磁频谱。近年来,学术界和商业界对THz波段的集中开发已经填补了介于微波与红外波谱之间的空白。尤其是在THz传感、成像及通信领域,各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折射率传感器
高光谱影像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物信息,具备“图谱合一”的特点,帮助人们不断认知地物属性的本质特征。高光谱影像地物分类旨在对高光谱影像覆盖的地物类型进行准确划分。丰富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提高了高光谱影像的应用潜力,但也存在波段数量大导致的数据冗余等问题。监督学习是一类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其良好分类结果需要依赖大量标注的训练样本。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多尺度特征提取和基于模型的迁移学习引入高光谱影像分类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建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造成水上流失、荒漠化加剧。区间绿化作为高铁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是改善沿线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扩张的有效手段。由于荒漠区高铁地段的特殊性导致植被成活率大大降低,需要人工维养才能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但是高铁线路里程长、跨度大的特点给绿化维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以银西高铁为依托,针对宁夏荒漠化区域,重点研究高效节能的智能维养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