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创制高活性的符合21世纪药物发展要求的农药、医药先导化合物,本文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及活性因子叠加法,将相转移催化及超声辐射等现代有机合成技术相结合,分别从取代吡啶甲酸、取代芳基呋喃甲酸出发,经酰化、异硫氰酸酯化,再与取代-2-氨基嘧啶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两个系列共26种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嘧啶-2-基)-N-取代吡啶甲酰硫脲(Ⅰ)和N/-(取代嘧啶-2-基)-N-取代芳基呋喃甲酰基硫脲(Ⅱ)。进而用Br2作氧化剂,将(Ⅰ)和(Ⅱ)的部分化合物分别氧化环化制备了两个系列共14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取代吡啶甲酰亚胺基-2H-1, 2, 4-噻二唑并[2, 3-a]嘧啶(Ⅲ)和2-取代芳基呋喃甲酰亚胺基-2H-1, 2, 4-噻二唑并[2, 3-a]嘧啶(Ⅳ)的衍生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对上述四个系列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波谱性质、反应条件、合成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目标化合物(Ⅰ)、(Ⅱ)、(Ⅲ)、(Ⅳ)的结构通式如下:为了进一步了解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初步探索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对部分生物活性化合物,即双酰基硫脲,酰基脲类及有机-无机杂化的含氟芳香亚胺衍生物等三类化合物进行了合成、单晶培养及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测定等研究,共测定了四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对其进行了结构与性质的初步分析。在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上海)药效部对(Ⅰ)-(Ⅳ)四个系列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除草、杀虫、杀菌三种活性的初步普筛工作,同时,委托复旦大学药学院病毒研究室对化合物进行了抗病毒活性的初筛。结果表明:(Ⅰ)-(Ⅱ)两个系列的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Ⅲ)-(Ⅳ)两个系列的部分目标化合物兼具除草、杀虫、杀菌等多重功效。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流感病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