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丁·戈迪默小说《七月的人民》中的后现代叙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62980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丁·戈迪默是当代杰出的英语作家之一。她于199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南非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小说《七月的人民》 因其独特的叙事内容和高超的叙事艺术,自1981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戈迪默独特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再现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局势的混乱性,以及身在其中的南非人民不确定的命运,对于颠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主要运用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观照小说《七月的人民》中叙事的后现代性。论文不仅分析了小说人物表征的后现代特性,同时也探讨了小说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视角上的后现代性,旨在从小说的叙事内容与叙事形式等全面入手,观照小说的宏观结构及其微观视角,深入挖掘小说中叙事的后现代特征。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梳理了小说《七月的人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也对纳丁·戈迪默及其文学创作,以及论文所运用的相关后现代主义理论及叙事理论做了介绍。第一部分探讨了小说人物表征的模糊性、矛盾性和多变性,揭示了小说人物表征的不确定性的典型后现代特征,从而提出,小说人物的复杂化和破碎化乃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迫害下的重要表征。第二部分探讨了小说后现代派叙事结构的碎片化和模糊性。戈迪默运用非线性叙事、戏仿以及开放的结局等叙事手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叙事结构,构建了时间概念的模糊性,叙事情节碎片化等后现代派叙事结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小说多样化的叙述聚焦模式。戈迪默结合了内(外)叙事视角与多重人物视角相互转换的手法,生动地呈现了种族隔离制度下白人和黑人复杂的心理变化。多重话语和视角的运用体现了文本的嘈杂性、不确定性及混乱性。通过分析小说《七月的人民》中人物的模糊化、叙事结构的碎片化和叙事视角的多变性,论文认为戈迪默的小说文本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荒诞性等后现代性特征。戈迪默小说的后现代叙事手法,不仅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而其小说叙事的后现代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恰是折射了南非人民生活在混乱动荡的环境中,深受种族隔离制度的迫害,其生活颠沛流离,心理复杂扭曲的生存状态。总之,研究戈迪默小说《七月的人民》中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戈迪默精湛的写作技巧。也许正是因此,戈迪默赢得了她在当代英语文学中独特而又经典的文学地位。
其他文献
论文接着对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扼要的评述. 第一章从爱伦·坡先锋式的创作主张和创作手法出发,联系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主要特征,探讨爱伦·坡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现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