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之一。但是直到现在为止,大部分亲水性的大分子药物比如多肽、蛋白质以及多糖等,由于吸收太差,仍然只能采用注射的方式给药。但是这种给药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病人的顺应性差,另外由于生产成本高和需要专人才能进行,因此治疗所需的费用也十分高昂。而阻碍这类药物吸收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类药物并不能有效地被转运通过黏膜上皮细胞的屏障,并且易被胃肠道中的酶降解。 近年来,亚微球作为靶向给药系统的载体开始受到关注。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用可生物降解地材料制备的亚微球,它们可以保护药物不被降解,促进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它价廉易得,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无毒性。它可以通过调节紧密连接的方式来促进药物从细胞旁路的吸收,并且可以制成均一的,可调节粒径范围的纳米粒或微球。近年来随着对壳聚糖二位伯氨基研究的深入,发现壳聚糖的一些衍生物具有更多优良的特性。如巯基化壳聚糖与壳聚糖相比,前者能够表现出更强的生物黏附作用和促吸收作用。 本课题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实验室自制的巯基化壳聚糖为载体,TPP为离子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巯基化壳聚糖载胰岛素口服亚微球。并且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巯基化壳聚糖浓度、TPP浓度、胰岛素加入量、TPP滴加速度、转速、温度对巯基化壳聚糖载药亚微球形成过程的影响。发现对这两个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巯基化壳聚糖浓度、TPP浓度、胰岛素加入量。在单因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