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旅游景点导游词》英译实践报告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来到中国来旅游,这就极大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因此不同的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情,而临夏回族自治州独特的回族风俗文化,吸引了很多的外国游客,因此导游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导游词翻译不仅能够向外国游客更好地介绍中国优美的景点和景色,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中国旅游,还能传递当地的文化。该翻译实践报告是临夏市旅游景点的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文本,主要使用于旅行途中,一方面为游客提供背景信息,从而达到传播中国文的目的;另一方面吸引游客,激发他们参观游览的兴趣。在词汇层面,汉语导游词中会有很多地点名称和专有名词,并且辞藻比较华丽,四字格词语和文化负载词比较多;在句子层面,导游词中描写景点时会引用诗句,从而使得原文本更具可读性,且无主句也是导游词的另一大特点。在篇章层面,导游词衔接自然,过渡流畅。如何在英译中保持导游词的这些特征,是本次翻译实践的重难点所在。根据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说,文本功能不同,采用的翻译方法也不一样。译者在对原文本进行分析以后,发现导游词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同时兼有呼唤功能,因此在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翻译过程中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所遇到的问题,译者灵活采用音译、直译、意译、加注、减译等翻译方法进行了解决。最后,译者还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中的收获和不足,以期对以后类似的导游词文本翻译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民族政治学视阈下的中华民族思想及其历史演变是与变化中的"中华民族"概念界说相密切联系的。中华民族思想的每一次大的发展与变化,基本都是一次关于中华民族的大讨论。围绕
本文开发了自主化的核数据处理程序NECP-Atlas,该程序将不同的核数据处理功能封装为不同的程序模块,可将评价核数据经过共振重构及线性化、多普勒展宽计算、不可分辨共振区处
介绍了列车通信网络MVB通信总线拓扑原理,并结合大连快轨3号线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特点阐述了列车监控功能、人机交互功能及列车故障诊断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