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我国毁灭性的林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地区平湖市17块不同林型不同受害程度的黑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受害程度的黑松林对松材线虫入侵的影响,并从山地森林小环境入手,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黑松林群落抵御能力。通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个结果:1.从植物多样性角度来看,不同林型、不同受害程度的黑松林内的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比黑松纯林多样性指数高;黑松林群落在受到松材线虫的入侵后,由于危害程度的不同,其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也不同。群落中乔、灌、草三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是由松材线虫危害到乔木层的黑松,进而影响到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而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是受到乔木层的变化,影响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化。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加而减小;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随危害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群落格局角度,对不同标准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小尺度(5m×5m)上的理论拟和和格局强度判定,聚集强度采用扩散系数、负二项指数、Cassie指标、丛生指标以及聚块性指标。结果表明:在5m×5m取样尺度上,基本上表现出随机分布。经过统计分析,聚集程度与危害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3.从不同的黑松林型入手,研究了不同的黑松比例与危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松树和阔叶树混交方式不同,黑松林系统抵御能力不同。总体而言,松树比例越高,黑松林系统受害越低。相反,松树比例越小,黑松林系统抵御能力越低。4.环境因子主要通过影响温度,水分对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程度产生影响。温度,水分又影响到入侵种松材线虫及其传播媒介松墨天牛及松树,对其直接或间接的产生作用。在松材线虫危害的浙江设置临时标准地,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松材线虫的危害程度与海拔、坡向、坡度、风向坡等地形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发生的小区域内,松材线虫的危害程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坡向对松材线虫危害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南坡与其它坡向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坡度的升高危害程度升高;风向坡对松材线虫危害程度有显著影响(p<0.05),背风坡与其他坡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