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红移叶绿素蓝藻的鉴定与光谱性质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eb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的光能捕获和能量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至今在高等和低等植物中先后发现叶绿素a、b、c、d、f,其中叶绿素d(Chl d)和叶绿素f(Chlf)能够吸收远红光,被称为红移叶绿素。红移叶绿素的发现是对传统光合作用理论的挑战,突破了光合作用发生的物理极限,使可利用光谱范围拓展至700-800 nm的远红光区。目前仅在少数蓝藻中发现了红移叶绿素,但红移叶绿素蓝藻在自然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尚不清楚,在我国也尚未有红移叶绿素蓝藻的报道。本论文对武汉地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红移叶绿素蓝藻的种类和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在武汉市郊区的木兰天池、武汉市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和武汉植物园林下生态系统中,在可见光少而远红光富集的生境(潮湿苔藓、干燥苔藓、溪流、池塘)中广泛采集样品,通过实验室内蓝藻的远红光富集培养及色素分析发现,超过80%的样本能够产生Chld或Chlf。在这些富集的蓝藻培养液中,分离纯化了拟色球藻属(Chroococcidiopsis)、瘦鞘丝藻属(Leptolyngbya)和隐球藻属Aphanocapsa)三个属的8种产生Chlf的蓝藻,其中拟色球藻属不仅与苔藓共生,还在生物被膜和水生环境中被发现,瘦鞘丝藻属和隐球藻属则分离自石生苔藓和水生环境。此外,我们也从栖息于溪流中的水生植物根系中分离纯化到了一株产生Chl d的蓝藻Acaryochloris sp.CCNUM4,其以Chl d作为主要叶绿素,而Chl a的含量较少。这些结果表明红移叶绿素蓝藻在亚热带森林生态中的广泛分布性和种类多样性。2.研究了红移叶绿素蓝藻的光谱性质。比较了纯化的红移叶绿素蓝藻在白光和远红光条件下的细胞吸收光谱、色素吸收光谱和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发现Chlf蓝藻仅在远红光下诱导产生Chlf,藻胆蛋白含量减少,各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光系统I的荧光发射峰由~720 nm红移至~740 nm。此外,还比较了白光和远红光下细胞形态、超微结构、色素荧光的差别,发现Chlf蓝藻形态各异,在远红光下细胞内类囊体膜排列更加紧密。进一步分离Leptolyngbyasp.CCNUW1藻胆蛋白,发现其藻胆体的吸收峰在远红光下条件下出现了红移。Acaryochloris sp.CCNUM4在白光和远红光下均以Chld作为主要叶绿素,而且光谱特征和形态结构在这两种条件下未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Chlf蓝藻在远红光条件下细胞色素和蛋白等较白光条件均发生显著改变,这对于它在远红光环境下的适应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热电材料因其能实现电能与热能间的直接转换,而被研究人员们认为是解决当前能源问题的关键之一,同时它还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Cu2Se基化合物在热电材料研究领域备受关注,主
本文讨论了带有机器准备时间和加工资格限制的平行机排序,分别研究了目标函数为最大完工时间和最大延误时间的极小化问题.论文首先分析问题的NP-难性,然后讨论问题在多种特殊
近年来,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边境地区每年众多的越界人员中,有因饥饿难耐越界讨食的边民,有寻找以往亲人的百姓,由于其越界后被遣送回国的后果比较严重,很多不法分子甚至采取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社会整体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商业银行的经营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不良贷款率上升、优秀人才
中原病毒(Heartland Virus,HLV)是近年来在美国发现的新现布尼亚病毒,经蜱虫传播。首次报道人类感染是在2009年,已经被确诊的有8例,其中一例死亡。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男性,被
本文所提的漂浮式悬索桥是指在桥塔与加劲梁连接处不设竖向支座的两跨或多跨悬索桥体系,这一体系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有效地降低桥塔截面处的负弯矩。我国西堠门大桥、丹麦大带
随着国内并购市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并购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具有很高的风险,而跨界并购更加剧这种风险,失败的并购重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传递全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全球变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大小
研究背景与意义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细胞成分及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可形成独特空间分布与网络调控模式,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侵袭与转移。逃避或防止微环境内
嵌段共聚物凭借其弱影响强响应的特性以及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自组装形成多种相结构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在嵌段共聚物薄膜中,通过调控获得的垂直于基板取向的柱状相有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