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多链路逻辑信道环境下的自适应抽样流测量系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y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主干传输性能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互联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对网络测量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被动网络测量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大规模高速网络环境下,复杂多样的链路和信道组织方式,巨大的网络流量传输量以及流量在传输行为和内容上的复杂性对网络测量系统的扩展性、测量性能和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用于早期低速单链路网络环境下测量的测量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均已无法有效用于当前高速网络主干传输环境下的测量任务。因此如何在大规模高速网络环境中有效的进行网络测量是当前国内外网络测量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论文以高速网络被动测量为研究背景,对高速大规模网络中的多链路逻辑信道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网络流信息被动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多链路逻辑信道网络环境特征以及传统被动流信息测量系统的局限性,论文提出适用于高速网络多链路逻辑信道环境的被动抽样自调节测量系统的系统模型设计,并对自适应流信息抽样和多路数据归并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最终设计和实现用于高速网络多链路逻辑信道网络环境下基于抽样自调节的IP流信息被动测量系统。论文首先从对多链路逻辑信道网络测量环境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与多链路逻辑信道测量环境相适应的被动流信息测量的数据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被动自调节抽样流信息测量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在测量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设计中,论文对测量系统内各功能部分的功能进行定义并各功能部分间的组织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接着在自适应抽样链路流信息测量的设计中,论文提出了自调节报文抽样和流抽样相结合的自调节抽样流测量的总体结构设计,采用报文抽样和流抽样分别控制测量的CPU资源和内存资源的消耗。设计中,论文提出了基于动态报文计数的报文流速计算和基于阈值检测-趋势触发的报文抽样比自适应调节算法以根据报文流速自动调节报文抽样比和基于抽样-保持流抽样算法思想改进算法和基于概率分布的流抽样控制模型与用抽样点同步抽样的模型参数快速计算算法相结合的自适应流抽样调节算法。在对经过自适应抽样流信息测量中抽样估算和误差分析的讨论中,论文提出了对自调节抽样流信息测量中报文总数和字节总数两个流基本属性的估算值和误差方差计算公式和算法实现。随后,论文提出了用于多链路逻辑信道下多路链路流信息归并和综合功能实现的具体算法。在对多路流信息归并算法的探讨中,论文提出多哈希索引表轮换策略来实现混合到达的多路流信息按时间片归并功能和基于哈希索引表与链表相结合的数据结构实现信道流记录的快速查询策略。在信道流信息综合策略的讨论中,论文从概率统计和误差分析原理角度对信道流信息中的报文总数、字节总数属性统计值的估算以及总的估算误差的综合进行了推算,提出了相应的综合算法策略与算法实现。在最后,论文介绍了用于实际网络主干流测量的测量系统的原型实现并对系统设计中的算法和原型系统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用于多链路逻辑信道环境测量的自适应抽样流测量系统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凭借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面临国际旅游服务市场日益激烈
目的:调查我院护生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并探讨其与护生一般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41名护生进行调查,以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护生对我院"订单式"
本论文研究中,首先采用电镀方法在铜表面制备镍镀层,研究了润湿剂、电流密度等因素对电沉积速度、镀层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电流密度以及在电镀液中
以一种F式自卸车举升机构为例,采用UG软件模拟和传统的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举升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关键部件三角臂在运动过程受力情况,并结合UG软件内嵌套的MSC有限
【目的】 了解北京市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与特点。 【方法】 收集 1992~ 2 0 0 1年北京市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病例 ,采用EPI5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0年间 ,
本文就人们对大学生上网的看法以及上网的现状,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的、消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预防中学生沉溺于网络和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的建议。
本文针对高校食堂服务以及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用Visual Basic 6.0和Microsoft Access 2003设计开发了一个小型的食堂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旨在解决食堂现存问题,提升食堂服务质
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动态性特点,任何工程承包合同都不可能预见和覆盖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的合同条件的变化。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通
目的:观察药剂科参与用药管理前后抗菌药物是否能够合理使用并予以分析。方法:将我院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药剂科参与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