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间化合物按照金属键与共价键共存的形式结合,具有长程有序的超点阵结构,使它们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例如,独特的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光学性质、声学性质、电子发射性质、催化性质、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高温强度等。但是金属间化合物的室温脆性极大地限制了它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应用。实验证明,合金化是提高金属间化合物室温塑性的有效手段,但其微观机理人们目前并不清楚。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材料科学的发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被广泛应用于探索材料学的微观机理。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方法对NiAl和γ-TiAl合金化模型进行了结构优化,根据合金化体系的能带结构、态密度、重叠布居数和电荷密度分布等计算结果研究了合金化对铝化物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NiAl和γ-TiAl体系中p、d极化键的形成阻碍了晶格的滑移,导致了晶体的脆性。能够改善NiAl和γ-TiAl室温塑性的合金化元素可以有效的减弱Ni原子与Al原子和Ti原子与Al原值之间的p、d极化键的影响,使电荷分布均匀。在低合金比的情况下,NiAl体系中置换入Fe原子,提高了NiAl单晶的塑性,而在高合金比的情况下,加剧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室温脆性。取代Al原子位置并且能够较好改善γ-TiAl的合金元素,应具有一定的d带空轨道,并且电负性?i满足0<?x-?Ti<??c。取代Ti原子位置的合金元素影响γ-TiAl电子分布的能力与取代Al位的原子相比较弱。V、Cr、Mn、Fe、Mo能够较好的改善γ-TiAl的室温塑性。计算研究结果与实验研究结果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