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制视角下当代中国基层税务人员行为异化及治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僚的行为与官僚制的制度安排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官僚的异化行为是由官僚组织的机制特征、机构特征、个体特征以及特定环境所决定的。本文认为当代我国基层税务人员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在科学的税收行政管理体制缺失的条件下,基层税务人员受自利性驱动行为发生异化,并进而分析指出基层税务人员行为异化的基本方式、主要成因和治理思路。本文第一章概括叙述了现代官僚制与后官僚制的基本理论。先集中介绍了理性官僚制在权力机制、组织结构和个体特征等方面具有的优越性和普适性,指出其内在的矛盾将会压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成为官僚制的附属物。接着从自利性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简要介绍了官僚行为理论,指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官僚组织和官僚个体的基本行为动机,概述了官僚组织和个体的基本行为特征。然后围绕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与控制,概括介绍了街头官僚理论的基本内容。最后,评述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等后官僚制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本文第二章全面分析了当代中国基层税务人员所处体制的官僚制特征。首先,从权力运行机制、决策实现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等角度,分析了基层税务机关运行机制的官僚制特征,指出税务机关的运行机制为基层税务人员行为异化提供了实现机会。其次,从权力控制的等级性、组织职能的相对独立性、存在形式的封闭性和组织目标的多样性与模糊性等角度,分析了基层税务机关组织结构的官僚制特征,指出税务机关的组织结构为基层税务人员行为异化预留了制度空间。最后,从自利性、有限理性、偏见、人格化和非人格化等角度,分析了基层税务人员个体的官僚制特征,指出自利性是基层税务人员行为异化的原始动力。本文第三章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基层税务人员行为异化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成因。在明确行为异化的定义基础上,先逐一描述了当代基层税务人员行为异化的九种基本方式,即敷衍式、机械式、弃择式、观望式、附加式、替代式、逃避式、野蛮式和徇情式行为,并分析了九种基本方式之间的外在区别与内在联系。接着从利益层面、制度层面和环境层面分析了当代基层税务人员行为异化的基本成因,指出当前基层税务人员的行为异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税务人员个人利益驱动所致,与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缺失密切相关,是有中国特色税收行政管理体制环境下的产物。本文第四章在简要说明基层税务人员行为异化的危害之后,针对激励不足、信息歪曲、自由裁量权滥用等突出问题,提出基层税务人员行为异化治理的基本思路,即统一思想,提升素质;保障权益,激发动力;健全制度,规范行为;文化管理,优化环境,坚持激励与控管并举,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手段以达到标本兼治的良好成效。本文最后也指出我国基层税务人员行为的规范和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其他文献
<正>相对于专车不用交费用,只需要注册后通过公司审核的超低准入门槛,出租车司机每天都需要交的高额"份子钱"成为他们头上悬着的一把利剑。2015年5月27日,河南省郑州市100多
<正>刻奇,已成为当代无所不在的生活景观和文化消费景观。再懦弱的人,都需要展现存在感。哪怕这种存在感是虚幻的,也因为人多势众,而看上去显得孔武有力,何况还可以在某种情
随着关联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关联企业的定价机制,尤其是转让价格,则成为关联企业避税的最具诱惑力的武器,这给我们的税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的理论意
<正>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AV女优进军中国市场的路径,其实是另类品牌迎合主流价值观进而获得更大生存空间的一种方法论。2014年7月11日,江苏无锡,某娱乐会所。当主持人声嘶力
期刊
编者按$$ 经过多年市场培育和临床检验,中药注射剂已成为我国医药产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中药注射剂是我国最为接近
报纸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所需、大势所趋。实际工作中要以培育规模经营主体为重点,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搭建农村土地流转
<正> 本刊2003第4期上刊登的《水温表指向红区正常吗?》一文的讨论,答案应是否定的。 实质上,该文要探讨的是发动机正常冷却水的工作温度区间问题。 搞内燃机的人都知道,发动
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大力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关键,但却存在不少功能缺失现象。政府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的交际主要是通过自然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来产生的,人们之间讲的是亲情和交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大量的农民、打工者
本研究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问题领域的有效学习指导策略,从单向度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研究转向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全方位研究,并注重对教与学的实践逻辑路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