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教师文化之行动研究——以Z校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xi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统一的课程改革方案的忠实、精确的执行的问题,中间要经过教师的实践和教师文化的转换。因而,变革旧有的教师文化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诉求。本研究以高校研究者与教师合作的方式进行行动研究来变革教师文化。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依据对文化的界定和理解分析了教师文化的概念。 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关于教师文化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进行疏理,并分析了我国教师文化之现状。在此基础上,尝试指出当下中国教师文化变革之路向与途径。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国教师文化应当从适应型的走向反思性的教学文化;在同事关系方面,应从马赛克文化走向自然合作文化。高校研究者如何帮助学校教师文化进行变革?我们认为可以从这几个角度考虑:第一、转变传统的静听为主的培训方式,实施高校研究者与教师合作的行动研究;第二、改变教师专业生活方式,提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传记研究;第三、与学校管理者合作,以发展性评价制度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氛围文化并建立和巩固集体研讨制度。 第三部分,我们以上海市郊的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Z校)为个案,进行行动研究。从打造氛围文化、促进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以及促进教师自然合作等方面来变革学校教师文化。 第四部分,对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对假设进行验证与修正,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描述性研究的方式可以提升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使之对自己的“熟虑性知识”进行反思与批判,但教师如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仍需加强与理论的对话;变革教师文化应重视从群体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然而个体的反思能力是提升群体合作的重要因素;高校研究者进入学校帮助教师变革,应当帮助教师发现可持续研究的课题并且自己要对学科教学有一定的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是社会、家庭和学校,但中学生人生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学习,因此学校是其主要的成长环境。探究学校班级环境的现状,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是提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
本文对上海某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试图了解中职生的家庭教育状况,找出其特点和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采用了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
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美国心理学家AlbertMehrabian通过实验证实: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即人类信息的传递总是由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组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