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霉病在果蔬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危害严重。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tea)是引起植物灰霉病的主要病原菌,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可侵染200多种植物(如葡萄,番茄,草莓和黄瓜等)。灰葡萄孢的菌核可抵御不利的生存环境,在灰霉病的病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筛选灰葡萄孢菌核形成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研究其在菌核形成过程中的功能,有助于探索控制灰葡萄孢菌核形成的防治措施,对生产实践中防治灰霉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灰葡萄孢菌核形成相关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 1.从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阶段的RNA-Seq测序数据中,筛选出在菌核形成过程中表达量显著上调的基因BC1G_10330、BC1G_02018和BC1G_06890,并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了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在菌核形成过程中显著上调。 2.利用分割标记法和同源重组原理,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对灰葡萄孢菌株B05.10的BC1G_10330、BC1G_02018和BC1G_06890基因进行了敲除,并对得到的敲除转化子进行单孢分离纯化,获得了纯合的目标基因敲除转化子。 3.比较了各个基因的敲除转化子与原始菌株B05.10在菌核形成、生长速度、菌落形态、产孢量和致病力等方面的差异,为进一步明确这些基因在灰葡萄孢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