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政策纷纷提出:“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作为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以保证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进而完成教学目标。音乐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的辅助手段,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的普遍认可,但在现实的运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践探索法和视频录像法,以音乐手段在史家胡同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访谈了解音乐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的效果和问题;通过探索实践将所选小学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分类,结合各类别的活动、节奏特点,针对性的设计实施音乐手段辅助教学,为推近音乐手段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根据分析小学体育课特点,即学生的特殊性、组织的全面性、教学的创新性,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1.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归纳为两类:基本能力内容和综合能力内容。基本能力指人类最其本的活动能力,是小学体育课基础性的具体体现,包括:走步类、跑步类、跳跃类、投掷类;综合能力主要面向小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技巧类、操化类、游戏类。2.在小学体育课运用音乐手段应该遵循的原则:健康成长原则、审美培养原则、简单多样原则、服务教学原则、配合情景原则。3.音乐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该以服务教学为主,结合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分类,依据各类别的运动规律和活动特点,选择具有明显节奏特点的走步类、跑步类、跳跃类内容,以及具有情景性、艺术性和表现性的操化类、游戏类内容进行音乐手段的配合与探索。4.小学体育课在采用音乐手段之前需要教师对音乐进行合理的选择、分析和编辑。(1)选择:网络资源、学生推荐和日常积累;(2)分析:分析音乐节拍及内容情感,确定是否适用教学内容;(3)编辑:根据练习活动的时间、节奏、氛围等将所选音乐加工编辑。5.音乐手段在小学体育课的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到:(1)课前整理音乐、准备播放设备和相关器械;(2)上课过程中使音乐手段与课堂组织衔接到位,把握音乐播放时机,注意播放音量的控制,教师通过踏步、击掌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节奏的强弱与速度;(3)在课后将所用音乐收集并归类保存,留以备用,做好课后反思与总结,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