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合型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程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合型刑民交叉案件在本质上具有同时侵害社会公益和私益的双重性。但在当下的司法实践中,竞合型刑民交叉案件主要被放在强调惩罚犯罪的刑事诉讼制度中加以规制,民事侵权部分失去了独立地位而体现出在程序上对刑事部分的依赖性和从属性。从正规程序理论上来讲,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本该有各自的一套独立程序,在某一案件的诉讼程序开启后,正常情况下该案件的诉讼活动会依正常程序依次进行,直到当事人拿到案件的判决文书并等待文书生效为止。但是从现行的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针对经济纠纷而言,如果在民事诉讼中发现有犯罪行为的,民事案件应当停止审理,并将案件移送到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进行侦查,只有等待刑事部分处理完成之后,才可以依据刑事部分的处理结果继续审理民事部分。这些司法解释的规定反应出现行法律制度对犯罪惩罚的倾向性,与对犯罪的惩罚相比,被害人的民事权益保护呈现出了不足之处。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和体现公益与私益在价值上的并重,针对竟合型刑民交叉案件而言,民事侵权部分的审理应当独立于刑事部分,即在程序上应当给予当事人完整的民事诉讼权利。如此既符合公私法划分理论和私权自治等理念,也可以避免“私权从属主义”带来的弊端,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程序的工具性价值,更有助于对民事权益的保护。基于此需要在否定传统的先刑后民和“私权从属主义”理念的基础上,以公权和私权划分理论原理为基础,从“刑民分立”的原则理念出发,重构对竞合型“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法规制模式。本文试图在分析竞合型刑民交叉案件的类型、实体法本质和刑民诉讼程序的本质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三种程式开启模式解决刑民诉讼程序对竞合型刑民交叉案件的具体适用问题,同时主张保存但限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建议建立在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复杂民事纠纷移送制度。在此基础上废除有关民事诉讼停止并移送侦查的司法解释的规定,设立个别情形下的中止移送规定。通过程式开启的三种模式论述比较完整意义上针对竟合型刑民交叉案件的“刑民并行”的程序规制模式。
其他文献
中医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而中国哲学又是本体论、认识论的统一,那么,中医学形式必然会显现出中国哲学的原生态面貌。中国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医学形式的关系表明,其
关于政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学界主要存在"泛政治化""去政治化"和"中性化"三种截然不同的研究倾向。现实表明,它们都未能充分揭示出二者关系的丰富内涵与科学实质。对该问题的
此文论述传统京剧中独立于剧情而依赖于表演而存在的念白。这类"白口"既非文言,又非口语,仅仅作为舞台演出语言使用,且常在不同剧情中被反复使用,因而具有高度依赖表演而存在
在我国,公民养老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宪法权利,是一项社会权。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对人们的道德要求是公民养老权正当性的道德基础;社会公正理论和代际公正理论是公民养老权正
单位圆是数学中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单位圆所表示的三角函数线段能将比较抽象的三角函数量,表示成形象的有向线段,从而能将非几何的问题转化成几何问题
存在主义是一种反传统哲学的学说。它的教育观强调学生本位,即以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人为核心,主张受教育者自己选择、自己塑造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捍卫个性的教育,以形成
近年来分享经济发展迅速,对传统经济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分享经济具有参与主体广泛、依托互联网等特点,实践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给政府监管带来压力和挑战。欧美等国在分享经
"骂文化"制作流程不外乎五步曲:网络发帖——引发争议——灌水再热议——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当事人或商家出场,其中"灌水再热议"和"传统媒体跟进报道"是最关键的两步,这两
教育模式功利化的导向效应、政策分析学科发展的滞后效应、公共决策非科学化的昭示效应是导致我国公共政策量化分析匮乏的三个主要原因。将对于技术理性的尊重转化成对于实证
针对当下京剧表演过于追求形式等弊端,分析京剧表演的"传神"本质。本文试从什么是传神,"传神"的形式与内容,以及"神"的内涵等几个方面,来解读"传神"对京剧艺术生命力的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