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油田沾29块馆陶组下段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te_je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主力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或特高含水阶段和产量递减期,采收率相对较低,而相当数量的剩余油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零散地分布于水驱后的油藏中。太平油田沾29块目前存在采出程度低,单井产能低,储量整体动用程度低,含水程度高等问题,呈现出“三低一高”特征。为了有效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继续保持该区块稳产,本论文针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规律开展研究,成果认识为挖潜沾29块剩余油潜力及提高采收率、继续保持油田稳产提供了地质依据。本论文以地质、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四大类资料为基础,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利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方法对研究区馆下段储层进行了细分对比,进而开展了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特别是隔夹层发育情况和孔、渗分布规律。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砂体及隔夹层模型、沉积微相模型、相控储层参数模型和净毛比模型等,进而开展油藏数值模拟,分析了沉积韵律、构造起伏、隔夹层和注采井网等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总结了研究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层内砂体韵律控制剩余油分布,剩余油集中于砂体中上部。边底水活跃导致油层多已底部水淹,剩余油集中于小层中上部。构造起伏控制剩余油分布,剩余油集中于局部构造高部位。原始地质储量影响剩余油分布,剩余油集中于原始地质储量高的小层和单砂体中。注采井网难以控制的区域剩余油富集。剩余油主要分布在Ngx12-3、Ngx12-4、Ngx20和Ngx21小层中。
其他文献
利用炼锌尾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既能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保护环境,又能促进新型墙材的应用,推进建筑节能,有巨大的综合效益。以贵州省毕节赫章炼锌尾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免烧普通砖
3PE防腐管道涂敷工艺参数直接影响到防腐管质量、材料的消耗和生产速度,涂敷工艺参数的确定是涂敷生产的核心工作。本文基于防腐厂3PE防腐管道涂敷作业线结构和生产设备型号,就
这是一篇对油罐腐蚀的调查研究报告,它通过对油罐腐蚀原因的调查,提出了对油罐防腐措施及产品的采用。
聚合物整体柱是一种新型的色谱分离固定相,由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和引发剂在色谱柱管内原位聚合而成,具有快速分析、高效分离和制备简单等优点,近年来在生物样品分析领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