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主力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或特高含水阶段和产量递减期,采收率相对较低,而相当数量的剩余油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零散地分布于水驱后的油藏中。太平油田沾29块目前存在采出程度低,单井产能低,储量整体动用程度低,含水程度高等问题,呈现出“三低一高”特征。为了有效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继续保持该区块稳产,本论文针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规律开展研究,成果认识为挖潜沾29块剩余油潜力及提高采收率、继续保持油田稳产提供了地质依据。本论文以地质、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四大类资料为基础,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利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方法对研究区馆下段储层进行了细分对比,进而开展了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特别是隔夹层发育情况和孔、渗分布规律。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砂体及隔夹层模型、沉积微相模型、相控储层参数模型和净毛比模型等,进而开展油藏数值模拟,分析了沉积韵律、构造起伏、隔夹层和注采井网等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总结了研究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层内砂体韵律控制剩余油分布,剩余油集中于砂体中上部。边底水活跃导致油层多已底部水淹,剩余油集中于小层中上部。构造起伏控制剩余油分布,剩余油集中于局部构造高部位。原始地质储量影响剩余油分布,剩余油集中于原始地质储量高的小层和单砂体中。注采井网难以控制的区域剩余油富集。剩余油主要分布在Ngx12-3、Ngx12-4、Ngx20和Ngx21小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