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5(OH)2D3是维生素D3的生物活性形式,通过表达在APCs及活动性T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VDR)调节免疫反应。它与各种类似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已经在众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研究中得到证实,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新近有证据说明,1,25(OH)2D3与CsA合用可以更为有效地阻断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但其在角膜移植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对该方面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发生机制,并可从中探索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新途径。 IL-1α、TNF-α前炎症因子是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键因子,同时与角膜上皮LC中心性迁移关系密切;VEGF是新生血管生成作用中最关键的细胞因子。1,25(OH)2D3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可阻断角膜LC的迁移及移植物新生血管化,但与细胞因子IL-1α、TNF-α、VEGF及其介导的免疫作用之间的关系如何?实验通过建立大鼠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研究1,25(OH)2D3对角膜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及血管化的影响,探讨其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及作用机理。 目的 1、通过观察1,25(OH)2D3对大鼠CNV模型上新生血管、LC及细胞因子IL-1α、TNF-α、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对角膜新生血管化、LC迁移的具体作用和机制。 2、对比观察1,25(OH)2D3、CsA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效果及其对角膜上皮LC的迁移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探讨1,25(OH)2D3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和结果1、1,25(OH)刃3对大鼠CNV模型角膜新生血管、LC及细胞因子IL一la,TNF。,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建立大鼠CNV模型,①观察1,25(O玛2D3对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是否存在抑制作用;②取材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角膜组织形态学特征;③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角膜LC细胞超微结构特征;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LC、IL一la、TNF心、VEGF蛋白的表达,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全自动图像分析处理。结果:①1,25(OH)刃3对缝线法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具有生长抑制作用;②新生血管化角膜电镜标本发现上皮存在Langerhans细胞典型形态,靠近上皮基底层分布;③1,25(o珊2D3能抑制角膜CNV模型上细胞因子IL-1么TN下.Q的表达,对VEGF表达无明显直接抑制作用;④1,25(OH)刃3对CNv模型上比的迁移存在抑制作用。2、1,25(OH)2D3对角膜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及血管化的影响。 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设生理盐水对照组、es^治疗组、两个既定浓度(1 X 10一,mol/L和1 X 10一油01/L)1,25(OH)2D3治疗组、联合用药组(CsA与1,25(0功2D3)。术后观察排斥反应指数(RI)的具体变化及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各移植组均于术后不同时间点随机取角膜植片,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指标(LC及细胞因子IL一1a、TN下。、VEGF表达)方法同第一部分。LC染色标本按植片伤口周围及植片中央两个区域进行观察;对SABC结果进行全自动图像分析处理,结果以PU值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1,25(OH)刃3组的角膜植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联合CsA用药效率更高;②急性排斥期各移植组角膜植片IL-la,TN下嘴,vEGF蛋白表达增高,且植片伤口周围最为显著;1,25(O珊刃3治疗组IL一la,TN下心蛋白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而用药与VEGF表达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③1,25(OH)2D3治疗组上皮LC中心性迁移及角膜血管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1,25(o H)ZD3能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及角膜移植急性排斥期的免疫反应,机理可能包括它对前炎症因子(IL一la、TNF一a)生成的抑制,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能没有直接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