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多,这种情况下使得在陆地上的油气开采和使用量增多,资源趋向枯竭状态,这就使得人们将油气的开采从陆地转向海洋,并从浅海到深海不断扩展。输送油气的管道多采用的是碳钢硬管,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碳钢硬管的弊端不断涌现出来,例如硬管的焊接接头多,在焊缝处容易产生腐蚀失效和疲劳失效的风险。而海洋柔性软管可很好的避开这些缺陷,在无需焊接接头的状况下可铺设上千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多,这种情况下使得在陆地上的油气开采和使用量增多,资源趋向枯竭状态,这就使得人们将油气的开采从陆地转向海洋,并从浅海到深海不断扩展。输送油气的管道多采用的是碳钢硬管,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碳钢硬管的弊端不断涌现出来,例如硬管的焊接接头多,在焊缝处容易产生腐蚀失效和疲劳失效的风险。而海洋柔性软管可很好的避开这些缺陷,在无需焊接接头的状况下可铺设上千米,成为现代油气工业中最先选择的材料。在海洋软管的多层结构中抗拉铠装层是整个软管中最主要的结构,具有抵抗拉应力的作用。我国在铠装层材料的生产上起步较国外晚,生产出的材料强度较低,所以亟须研发出一种强度高可实现软管的降重、提高软管柔软性的材料,但在提高强度的同时需保证材料对腐蚀和疲劳的不敏感性。本文针对海洋软管铠装层用钢开展其生产工艺研究,经过合金成分设计、冶炼、铸造、热轧、冷加工和热处理后,需获得力学性能为RcL≥600MPa,Rm≥700MPa,A≥5%的高强钢。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材料还需满足抗氢致开裂(HIC)、硫化物应力腐蚀(SSCC)、氢脆(HE)、海水腐蚀和疲劳断裂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依据低碳低锰的合金化体系,设计出Q80S实验钢的成分含量配比。利用相变仪测定实验钢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临界相变点,并绘制静态及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未变形条件下,由于Cr元素的添加促使实验钢在较低的冷速下即可完成铁素体相变过程;变形条件下,奥氏体畸变能增大,促进了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提高铁素体相变温度,增强铁素体相的稳定性。(2)对海洋软管铠装层用钢开展实验室轧制及热处理工艺研究,获取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热轧选择再结晶区轧制,加热温度为1200℃,终轧温度为955℃,终冷温度为345℃时,实验钢屈服强度较低,延伸率较高,显微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珠光体组成,满足冷轧工艺要求;调质热处理工艺中,高强钢经过淬火900℃保温30min+回火650℃保温30min,获得回火马氏体组织,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3)根据标准中要求对经过热处理(温轧、调质和退火)后实验钢进行HIC、SSCC和HE实验,分析不同工艺下实验钢在不同腐蚀情况下的行为表现。结果表明:调质、退火和温轧处理后的实验钢均具有良好的抗氢致开裂腐蚀性能和抗氢脆能力。调质(淬火900℃保温30min+回火650℃保温30min)工艺实验钢在硫化物应力腐蚀实验中满足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氢诱发腐蚀断裂的能力。(4)利用全浸泡法模拟实验钢在不同周期内的海水腐蚀效应,开展对其腐蚀行为和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腐蚀全过程分别由快速腐蚀、缓慢腐蚀和稳定腐蚀三个阶段构成。实验钢的腐蚀速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下降,最终达到稳定。在腐蚀过程中生成的腐蚀产物有Fe3O4,Fe3O4为稳定相可降低腐蚀程度。Cr元素在基体表面的含量较多些,在锈层上的分布也比较均匀。(5)通过拉-拉高频疲劳实验对实验钢进行了疲劳断裂性能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EBSD技术分析疲劳断口形貌特征、裂纹走向及扩展规律。结果表明:疲劳裂纹萌生于试样表面的最大应力集中处,此区域呈现扇形扩展轨迹;裂纹扩展区存在大量二次裂纹,可降低疲劳裂纹扩散速率;瞬断区疲劳裂纹呈韧性断裂特征,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在具有大角度晶界的铁素体与高强度贝氏体两种组织的相互作用下,疲劳裂纹的扩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晶粒取向具有多样性弥散分布特征的回火马氏体组织中,裂纹扩展同样受到均匀度较高的组织限制。
其他文献
超快冷技术(UFC)作为新一代TMCP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钢铁行业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超快冷技术在改善钢材的组织性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加强材料组织的细晶强化、析出强化和相变强化,生产出高品质高规格的工业产品。超快冷设备进行射流冷却过程中,主要使用狭缝式喷嘴和高密快冷喷嘴组合的方式,本课题在狭缝式喷嘴装置中加入可以产生自激脉冲射流的振荡腔结构,利用脉冲射流的蓄能输出特点,研究狭缝式自
由于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不仅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和强韧性,还减少了合金元素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广泛应用于各种磨损场合。但是,国内厂家生产的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存在合金含量普遍较高、可生产产品硬度等级普遍较低、低温冲击韧性差等缺点。因此,对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微合金化的方法,对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进行了成分设计,研究了实验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通过TMCP及热处理工艺
随着冷轧技术朝着高强化、高速化的发展,产品表观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良好的板形是轧制领域永恒的目标,但在冷轧过程中,由于带钢宽度方向存在温度差异,带钢表面容易高次板形缺陷,故在轧制过程中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带钢温度变化、带钢温度横向分布情况、钢卷温度场、轧辊温度场、温度干预调节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带钢温度场的影响,掌握了带钢温度场对板形的影响
利用AZ31B镁合金制造轻量化元件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目前AZ31B镁合金成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在室温下的成形性能较差。为了更好地解决AZ31B镁合金的成形问题,本课题探究了一种新的镁合金成形技术:镁合金薄板油浸液压温成形技术。该技术的成形原理是,先将含有AZ31B镁合金薄板的模具浸没在导热油中,然后快速加热导热油,使AZ31B镁合金薄板在适宜且均匀的温度下进行液压温成形,最终获得
系泊链调质钢在海洋工程中主要起固定作用,是海洋工程设施系泊定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大船级社认证的最高级R5系泊链调质钢虽然具有抗拉强度≥1000 MPa,-20℃冲击功≥58 J的优异性能,但还不能满足某些特殊深水工程的性能需求。研发新型的高强高韧系泊链调质钢已迫在眉睫,在深水石油开发和远洋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为此,针对深水钻井平台对高级系泊链调质钢的性能需求,本研
镁合金比较特殊的性能让它成为了“21世纪新型结构材料”的新宠,镁合金较高的比强度及特殊的阻尼性使其替代了大量的钢材及铝材零部件,而且这种趋势也将越来越明显。镁合金作为应用较早的最轻质合金,已经在3C、航空航海、汽车等方面成功运用,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未来,镁合金势必发展为最具潜力的结构功能材料之一。但是,由于镁元素的晶格特性,镁合金在室温下,强度不高,延伸率低,其中AZ91镁合金虽已经在
企业管理是在一个企业的范围内,对其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管理。一般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一、决策和计划。决策是企业管理首要的基本职能,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企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决策,主要是指对企业远期或近期的奋斗目标及与实现目标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所作出的选择和决定。例如,企业的生产方向问题,就是一个需要决策的重大问题。
高强钢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中发挥支撑作用,是未来轻量化结构设计的关键材料。传统微合金化高强度钢存在析出相数量有限、析出尺寸不够合理且分布不均匀等缺陷,既降低了材料的塑性又严重影响服役安全性。此外,昂贵的制备成本也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成为困扰高端钢铁工业发展的难题。针对低成本高性能钢的目标,本文设计了两种超低碳Ti-Mo-xNb系微合金钢,通过高密度的相间纳米析出强化,开发具有优异的强度、塑
内高压成形技术是在传统先冲压后组合焊接工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近净成形、几乎无切屑的现代塑性加工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它能够节约能量、减轻重量、提高产品质量和精度、减少后续机加工数量和组装焊接工作量以及提高成形件的强度和刚度,尤其是提高其疲劳强度。在管材内高压成形过程中,金属管材的最终成形质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加载路径(包括轴向进给,内压力,背向位移),摩擦力,模具结构和材料特性,其中,加
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长久以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层错能(SFE)和短程有序结构(短程序SRO或短程簇SRC)被认为是影响面心立方(FCC)金属晶体滑移方式的主要因素。而变形温度这一变量的引入,不仅会提高金属材料本身的SFE值,也会改变合金中的短程有序结构含量。因此,SFE和短程有序结构的综合性变化对金属材料高温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少见报道。为了系统揭示两者对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