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组织培养新技术的探索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815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进罗汉果组织培养技术,以青皮果品种为材料,对采自不同地方外植体的灭菌效果、不同光照条件对外植体直接分化再生苗能力的影响、不同外植体直接分化再生苗能力的差异,以及不同植物激素在罗汉果组织培养中生物效应的差异等作了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1) 从近距离网室采集外植体,比从远距离大田采集外植体更易获得无菌苗。本课题组通过化学调控技术,使罗汉果在广西南宁市开花结果,使就地采集外植体成为可能,这有利于实现在南宁短期内获得大量罗汉果无菌苗; (2) 高显色性暖色光827#(显色性Ra≥80,光通量3350 Lm,光强1200~1500Lx)可诱导培养在MS+BA2.0mg/L+IAA0.1mg/L组培养基上的叶片外植体直接分化再生苗,而白光(光通量2500 Lm,光强1550~2000Lx)则没有此功能; (3) 在高显色性暖色光下,叶片比叶柄和无芽茎段更易诱导再生苗,特别是叶片基部直接分化再生苗的能力最强。在诱导叶片外植体直接分化再生苗时,于MS中添加适当的外源植物激素是必须的。BA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再生苗的数量和质量,以1.0~2.0mg/L为宜。在本试验条件下,BA(1.0~2.0mg/L)与IAA(0.1mg/L)或
其他文献
本试验对强筋小麦品种郑9023进行200Gy60Co-γ射线辐射,对M2代群体918个单株和M3代群体166个株行的退化小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穗数、千粒重、产量等7个农艺性状和容重
生物遗传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物种进化的基础。随着不同物种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变异的发生及突变体的获得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水稻作为单子叶模式作物,对于水稻突变体的研究是解析水稻功能基因组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获得一例高频率自主变异水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筛选不同突变体,对它们的遗传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对部分突变体的相关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变异的规律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采用CMS途径来进行强优势组合的选配,恢复系的选育至关重要,一直受到杂交小麦育种家们的普遍重视,其中致力于寻找新的恢复源是选育恢复系的重中之重。研究育性基因的区域分布及育性恢复性的规律对寻找、培育、利用新恢复系,扩大恢复系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小麦CMS的研究及利用取得实质性突破提供理论依据和坚实的材料基础。为此,本研究选用具有四种胞质、两种核型的同核异质、同质异核粘类
为选育高产、优质苎麻新品种,进一步提高新植苎麻的原麻产量、改善其纤维品质,本文以湖南主要苎麻品种湘苎三号、Tris-1、Tris-2、中苎一号作为对照,对新品系R057新麻的根茎叶生
Background: Diabetes mellitus (DM) has become a serious chronic disease.Self-management strategies help persons with DM make choices which will develop skills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