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美国是期货市场的发源地。自1848年芝加哥交易所成立以来,至今已经具有一百多年的期货发展历史,期货品种由农产品发展到债券、货币、指数等金融领域,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伴随期货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明显,1949年,美国海登斯通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理查德理查德·道前(Richard Donchian)建立了第一个公开发售的期货基金(Managed Commodity Fund Futures Inc.),至上世纪70年代时,期货投资基金倍受重视,截至今日美国期货投资基金不仅成为期货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工具,而且已成为机构投资组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繁荣美国期货市场及促进美国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期货投资基金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也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期货投资基金的基本特点是集合投资、专家理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种投资模式对投资者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以往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单独承担投资风险,而期货投资基金能够有效的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我国期货市场起步于80年代未90年代初,较西方发达国家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到目前为止有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和一家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期货交易品种已经达到30个以上,涉及领域涵盖贵金属、有色金属、工业原材料、农产品、软商品、股指、国债等等。并且,品种创新还在有序的推进,近日又上市了焦炭、焦煤、动力煤与国债等商品与金融期货品种,下一步铁矿石、沥青、木材、鸡蛋、原油、利率、期权期货也将陆续推出,2012年仅大连一家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交易量和交易额就分别达到12.6亿手和65.9万亿元,排名跻身全球期货交易所前十位。可以说我国期货市场,在量的发展方面,基本上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追就追赶上了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质的差距却依然非常明显。比如说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期货投资基金,这对期货市场下一步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形成了很大的制约。国际期货市场发展历程说明,只有机构投资者占据投资群体的主要份额,才意味着期货市场走向成熟,而期货投资基金正是机构投资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的期货市场上,投资者结构远没有达到合理状态,大部分投资者是都自然人投资者,他们主要是以投机方式来参与期货市场交易,从而加剧了期货市场各个交易品种价格的波动,增强了期货市场的风险,限制了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发展期货投资基金能够有效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改善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使期货市场更加平稳健康的发展,因此本文建议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现状,发展期货投资基金,通过投资组合进行多市场、多品种、多期限的套利来降低期货市场的投资风险,从而达到稳定期货市场,完善金融体系的目的。在我国当前的期货市场上,存在很多地下私募期货基金,他们产生时间较早,交易非常活跃,占据的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有一些已经具有专业的期货投资基金水平和规模,算得上是期货投资基金的雏形。但是由于没有阳光化,所以这些地下私募期货基金良莠不齐,本文认为可以通过立法来将其合法化,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其运作过程和风险管理进行规范与监督,将其发展为正规的期货投资基金,填补我国期货市场期货投资基金领域的空白,将我国期货市场推向更加成熟阶段。本文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论文主要包括五部分:一、绪论,主要研究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在写作过程中的创新点;二、期货投资基金概述,这一部分为论文的理论概述部分,主要研究期货投资基金的含义、种类与功能;三、中国期货市场及投资基金雏形的发展状况,这一部分为论文研究的主要部分,主要研究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其影响、中国期货投资基金雏形的模式与问题;四、中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五、中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对策建议,这一部分为论文研究的核心部分,针对以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是结束语,对全文进行综述,对中国期货投资基金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希望对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