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堂与甬上诗派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s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地域诗派主导着诗坛格局,浙东的甬上诗派在明代复苏兴盛。清初甬上遗民李杲堂与甬上诗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李杲堂编纂《甬上耆旧诗》,提出“甬上诗派”,展现地域文学风貌,追溯明代甬上诗派的文学渊源,展示明代甬上诗派发展的盛况,肯定甬上诗派在明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清初甬上诗派的领袖李杲堂与甬上遗民文人结成同乡之谊,相近的性情和相同的人生选择将他们联系起来,以诗相和。李杲堂的诗学思想是清初甬上诗派的核心思想,有益于肃清浅浮虚假的文风,开创清新健实的诗风,引导甬上文学回归传统诗学。李杲堂为代表的甬上诗派的创作为清初诗坛劈开一条新路,代表了清初诗歌的一种发展方向。本文试图从“李杲堂与甬上诗派的关系”切入,窥探李杲堂在甬上文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结甬上诗派的理论与创作,呈现明代与清初甬上文学的面貌,最终探讨李果堂与甬上诗派在明清文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本文分为六部分: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绪论部分对李杲堂与甬上诗派的研究现状作大致的梳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思路。第一章呈现明代甬上诗派的概貌。甬上诗文兴于唐开元年间,在明代进入全盛时期。本章通过追溯明代甬上诗派的文学渊源,考察甬上诗文的流传情况,厘清明代甬上诗派崛起的基本进程,从而呈现明代甬上诗派的概貌。第二章分析李杲堂与甬上文人的关系。明末清初,甬上诗文创作繁盛,这是李杲堂与甬上文人共为文章之事的必然结果。本章分析明末清初甬上文人及文学的大致情况,以及李杲堂与甬上文人的交游,说明李杲堂引领甬上文人共同致力于健实、通达、清新的诗风的开创,为清初诗坛注入一股新的活力。第三章论述李杲堂的诗学观及其在甬上诗派中的影响。明末清初,李杲堂力主文柄,与黄宗羲交往甚密,其诗学观深受黄宗羲诗论的影响,具有鲜明的遗民特质。本章论述李杲堂的诗学观,凸显其诗学观在甬上诗派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第四章探讨《甬上耆旧诗》的编纂及其与甬上诗派的关系。本章探讨《甬上耆旧诗》的家学影响、编纂动机、体制特征及审美标准,肯定《甬上耆旧诗》对甬上诗派的传承意义,从而对李杲堂与甬上诗派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结语部分总结明清甬上诗派的地域特质,简要说明李杲堂与甬上诗派在明清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其他文献
在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的当下,"谣言"四起,大V被捕,假新闻猖獗,国家官方媒体亦频出社论推进"网络立法",足见新闻权威在新媒体语境下的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李某某案"这一极尽错
在中国隆重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之际,日本当局发出公文,欢迎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里根”号10月进驻日本横须贺基地,成为第七舰队的骨干力量。此举引起日本一些反核、反战
报纸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面临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在精神层面上人的解放同时,伴随着是传统的价值观的分崩离析,甚至有人说是社会传统价值的全面解体。在全球后现代多元语境下,转型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双主体”育人的职业教育制度,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在分析现代学徒制试点现状和在实践过程中
针对矿热炉无功补偿控制系统,设计了一款基于网络化的低压无功补偿远程监控系统,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系统的总体方案和软件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利用简单可靠的串行总线将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换药后未见明显好转、且呈持续性加重的颌面颈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VSD治疗8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经持续
有人说,贝多芬是最伟大的交响乐天才;也有人说,贝多芬是专为交响乐而生的,这两句说得都很贴切。其实,贝多芬是交响乐艺术发展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一位带有历史必然性的特殊人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国家发展战略转变,国家治理转型、经济体制变革决定了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安排变革,变迁的逻辑是供给主体呈现多元项辨证发展,筹资制度体现传
本文在参考众多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对美国《联邦收入法典》、经合组织《OECD转移定价指南》适用于无形资产的转移定价方法进行分析,具体论述了美国及经合组织在适用无形资产
被称为"第六代黄金饮品"的果醋饮料经过十几年发展仍是边缘化生存的小品类,至今没有起色,根源就在于集体性的营销模式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