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模为设计工作的核心任务——通过应用Revit研究BIM技术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li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创建模型。自古以来,人类进行设计时,就使用模型,不过这个模型是用木头制成的,从鲁班到普通工匠无不是用模型进行设计。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进行建造活动,在建筑设计方面形成了深厚的积淀,并且代代传承。建筑师发现所有的三维物体,都可以唯一性的投影到一个二维平面,为了免除制造实体模型的麻烦,减少修改设计的时间,建立了二维设计体系。采用二维手段反映三维构想的方法,是受设计工具的限制,这只是无奈的权宜之计。   这个体系长久以来限制了建筑师的思想。原因是它是背离人脑进行设计活动时的自然规律的。设计一个空间的正确思路是:首先我们肯定是先在大脑中形成它的总体形象——思维中的草模,然后通过草图、实体模型等帮助我们加深印象,一直到我们脑中的形体很确切很完整时,设计基本就成型了,最后是采用二维体系的规则把我们思维中的方案表达出来。在陈旧的二维设计体系中,建筑师通过二维图纸来表达设计构思,逐渐成为设计师的核心职业技巧,成为反映设计能力的标准之一,这个模式千百年来都无以撼动。所以:我们看到的中世纪的建筑物都是体型方正对称而单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也没有突破这个限制,被改进的被复兴的只是建筑表皮的装饰,以至于发展出了一个极端的流派——巴洛克。   现代建筑的兴起,实际上是希望对这种模式发起革命,建筑师不应该被束缚于某个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们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应该始终是对于建筑艺术的大胆思考和狂热追求。自勒柯布西耶发出号召“走向新建筑”以来,现代建筑经历较长期的发展依然生命力旺盛,到今天,建筑设计界风云变幻,百花齐放,各种思潮互相碰撞,交相辉映。衡量建筑师专业技能水平的不可能再是绘图水平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这样的工具已经将建筑师从图版上解放,高效地画出一张方案图纸不再困难。现今,体现建筑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是想法ideas。一个能准确命中业主需求的,新颖到激动人心的创意,是取胜的关键,也应该是我们的追求。现今的设计工作中,有一个基本共识:只有不敢想,没有画不出来建不成的建筑。   支撑我们天马行空去创意的,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进步。传统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软件对于设计的支持是卓越的,但是它们还是有所局限。本文中详细分析探讨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软件的优劣性,指出了它们的症结——不符合“以建模为设计工作的核心”。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符合这个思想。这是近一二十年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到今天,其理论基本成熟,工具趋于完善,具备了推广普及的条件。   作者在近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对于BIM做了一定的学习、研究,将在本文中对BIM进行介绍和分析。在后文中,作者介绍了用Revit Architecture软件进行工作的两个实际工程。通过实践,总结出第一手的结论和工作经验。希望此文对于BIM在我国建筑业内的推广普及有所促进。
其他文献
当代建筑的表现可谓纷繁复杂,有着多元化的趋势,但是也存在着“图景化”泛滥的问题。一方面,建筑表现的文化性被无限放大了,建筑成为某种思想的结果或某个运动的产物,符号化、形式
快速城市化导致土地开发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阶段,基于灰色设施的传统开发模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导致和加剧了城市环境恶化。各种建设用地消耗了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及儿童教育的发展,单一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如今青少年儿童的要求,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视交流实践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馆则弥补
学校的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重建工作较好较快的开展,截止2012年8月,所有灾后重建学校都已建成并投入了使用。这些新学校投入使用后状
秦岭河谷型乡镇住宅的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新建乡镇住宅存在室内热舒适性差,住宅能耗大的问题,乡镇住宅的节能设计研究,己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秦岭河谷型乡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造就了形式多样的民居建筑。康巴藏族始终处于宗教文化纷繁、地域空间较为封闭的环境之中,因此保持了良好的地域性特征,是
快速城市化、机动化与网络信息化对市民传统的公共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街道作为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魅力与活力正在逐渐消失。近年来,户外生活盛行,恢复街道活力重新受到
建筑与环境是一个互相影响的整体,它们之间并不割裂。建筑作为环境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其本身的发展就是在建筑和环境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之中发展变化的。同时,不同的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色鲜明,独树一帜,但材料固有的局限使得很多历史建筑没有传承下来。近些年随着中国城市的迅猛发展,街区历史传统文化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历史建筑的再生建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在塑造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滨水环境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的形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