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创建模型。自古以来,人类进行设计时,就使用模型,不过这个模型是用木头制成的,从鲁班到普通工匠无不是用模型进行设计。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进行建造活动,在建筑设计方面形成了深厚的积淀,并且代代传承。建筑师发现所有的三维物体,都可以唯一性的投影到一个二维平面,为了免除制造实体模型的麻烦,减少修改设计的时间,建立了二维设计体系。采用二维手段反映三维构想的方法,是受设计工具的限制,这只是无奈的权宜之计。
这个体系长久以来限制了建筑师的思想。原因是它是背离人脑进行设计活动时的自然规律的。设计一个空间的正确思路是:首先我们肯定是先在大脑中形成它的总体形象——思维中的草模,然后通过草图、实体模型等帮助我们加深印象,一直到我们脑中的形体很确切很完整时,设计基本就成型了,最后是采用二维体系的规则把我们思维中的方案表达出来。在陈旧的二维设计体系中,建筑师通过二维图纸来表达设计构思,逐渐成为设计师的核心职业技巧,成为反映设计能力的标准之一,这个模式千百年来都无以撼动。所以:我们看到的中世纪的建筑物都是体型方正对称而单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也没有突破这个限制,被改进的被复兴的只是建筑表皮的装饰,以至于发展出了一个极端的流派——巴洛克。
现代建筑的兴起,实际上是希望对这种模式发起革命,建筑师不应该被束缚于某个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们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应该始终是对于建筑艺术的大胆思考和狂热追求。自勒柯布西耶发出号召“走向新建筑”以来,现代建筑经历较长期的发展依然生命力旺盛,到今天,建筑设计界风云变幻,百花齐放,各种思潮互相碰撞,交相辉映。衡量建筑师专业技能水平的不可能再是绘图水平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这样的工具已经将建筑师从图版上解放,高效地画出一张方案图纸不再困难。现今,体现建筑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是想法ideas。一个能准确命中业主需求的,新颖到激动人心的创意,是取胜的关键,也应该是我们的追求。现今的设计工作中,有一个基本共识:只有不敢想,没有画不出来建不成的建筑。
支撑我们天马行空去创意的,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进步。传统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软件对于设计的支持是卓越的,但是它们还是有所局限。本文中详细分析探讨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软件的优劣性,指出了它们的症结——不符合“以建模为设计工作的核心”。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符合这个思想。这是近一二十年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到今天,其理论基本成熟,工具趋于完善,具备了推广普及的条件。
作者在近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对于BIM做了一定的学习、研究,将在本文中对BIM进行介绍和分析。在后文中,作者介绍了用Revit Architecture软件进行工作的两个实际工程。通过实践,总结出第一手的结论和工作经验。希望此文对于BIM在我国建筑业内的推广普及有所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