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并与所从事的的职业相契合是职业生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社会文化因素是生涯咨询工作者无法操纵的,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因素(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等)对就业结果的影响能够提高生涯咨询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然而,这些因素并非独立的影响就业结果。本文在生涯自我管理模型的基础上分析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生涯结果预期、生涯探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生涯探索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就业结果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生涯探索在生涯结果预期对就业结果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生涯结果预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就业结果影响中的中介效应,以及生涯结果预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生涯探索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由于缺乏有效的本土化生涯结果预期测量工具,所以作者首先通过研究1编制生涯结果预期量表。通过访谈10名大学毕业生,编制出15个题目,在238名大学毕业生中初测。最后,通过项目鉴别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了9个项目。其中包含自我评估和社会反应两个维度,α系数均大于.07。复测样本包含552名大学毕业生,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生涯结果预期量表的结构效度。在研究1的基础上,作者通过研究2完成了对相关研究变量的关系分析。2014年4月,运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生涯结果预期量表、生涯探索量表对70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测查。最后回收有效问卷552份。2014年10月,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运用就业结果量表对552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结果进行测查。回收有效问卷349份。运用分层多元回归分析验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生涯结果预期、生涯探索对就业结果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自编的生涯结果预期量表达到测量学标准;(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生涯探索对就业结果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涯结果预期对就业结果具有负向预测作用;(3)生涯结果预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就业结果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生涯探索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就业结果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自编的生涯结果预期量表可以作为生涯结果预期的测量工具。第二,生涯咨询工作者可以通过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生涯探索的正向干预,生涯结果预期的负向干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