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埃博拉疫苗诱导灵长类治疗性抗体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爆发的埃博拉疫情造成西非多国公共安全卫生系统瘫痪并引起全球恐慌,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抗体是治疗突发烈性传染病积极且有效的方式,其中抗病毒血清的应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麻疹、甲型肝炎早期治疗及康复者血清治疗埃博拉病毒、H1N1及H5N1病毒感染。康复者血清治疗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安全性、供给不足、质量难以控制并且交叉保护性差。因此,本研究提出:通过多次免疫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从而获得与人高度同源的高效价抗体。首先,本研究利用团队成熟的病毒载体疫苗平台,在已构建完Zaire型、Sudan型埃博拉病毒及马尔堡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基础上,继续开发2型腺病毒载体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疫苗rAd2-BEBOV GP,结果显示,经密码子优化后的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GP蛋白编码序列成功重组至病毒载体,并能在细胞水平高效率表达全长GP蛋白。接下来,本研究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假病毒微量中和实验对比研究腺病毒载体疫苗、GP蛋白和埃博拉病毒样颗粒(eVLP)三种埃博拉候选疫苗诱导抗体反应的能力,结果显示,无论是单次免疫还是两次免疫,在小鼠和中国猕猴中腺病毒载体疫苗均可迅速诱导高水平的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本研究通过优化配伍多种亚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并联合GP蛋白疫苗和eVLP疫苗反复免疫中国猕猴,获得可有效中和多种亚型丝状病毒假病毒感染的高免血清。我们进一步利用AKTA蛋白纯化系统,优化纯化体系达到较高的IgG回收率,获得一批高纯度灵长类免疫球蛋白IgG,并保留了较高的中和活性。由于中国猕猴抗体基因与人高度同源,使用中国猕猴作为免疫动物制备烈性传染病免疫球蛋白不但可降低异源蛋白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利用多种疫苗反复免疫灵长类动物获得的广谱抗丝状病毒免疫球蛋白IgG是应对不同亚型感染的良策,为防控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应对方案。
其他文献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infectious pleuropneumonia)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又称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
孔兹(E.Conze)是享誉世界的佛教典籍研究大家,曾经将多部佛经译成英文,对西方国家了解和接受以佛教为代表的东方哲学思想体系作出了很大贡献.本文试图以孔兹所译《般若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