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作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将、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不论是在学术史还是文学史上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于胡适先生思想、文学的研究近几年来又成为了学界一个逐渐兴起的话题,围绕着他对于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影响及贡献,为当今的国人重新绘出了胡适的面貌。但若究其思想的各个方面来看,亦能发现胡适对于我们的贡献绝不仅限于文学、哲学、思想、文化这几个方面,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对于中国语文教育的启迪和影响,他重视白话文作为国语教育的工具性地位,重视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也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他的这一些耳熟能详的语文教育思想都成为了当时乃至于后世所推崇并学习的教育理念。因此,本论文力求较为全面且细致地归纳、概括胡适先生的主要语文教育思想,即“国语教育工具论”、“课程论”和“教学论”三大板块,将其最重要和有价值的思想、理念形成一个系统的梳理。并试图从中探究出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他的相关教育理论不仅仅指导了上个世纪20年代的语文教育改革,对当下语文教育界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取其最为精华之处联系当下学界现状,方能获得最为全面和有价值的启示。对于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在学界并不多,其中的大部分也均是围绕其思想的整理概述来展开,因此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从胡适先生的两篇演讲稿,即《中学国文的教授》和《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入手,结合更多的回忆录、日记、书信、演讲稿等,重点在第一、二、三章中讨论其“工具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语文教育思想,主要指出其“以白话代替文言”作为语文教育工具的思想,他对于中学语文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所提出的“课程论”思想,以及他基于课程论思想所倡导的中学语文教育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教学上的“教学论”观点;在第四章中结合当下的教育背景,得出胡适三大思想中对现在语文教育的其实和价值意义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力求还原一个立体的胡适,一个对当时和当今教育界都有深刻影响力的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