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苯并咪唑类铱配合物共轭和非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因具有能耗低、自发光、发光效率高、可柔性显示等特点,成为了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小分子有机材料和聚合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OLEDs器件中。一般通过真空蒸镀的工艺来制作小分子材料器件,但其存有制作成本高、材料浪费严重、良品率低等缺点,而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LED)能够通过溶液旋涂和喷墨打印等溶液加工的技术来制备,具有低成本、制作流程简单的优点,因而其更适合规模化生产。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章设计并合成了以2-(4-溴苯基)-1-H-苯并咪唑做为主配体,2-萘基-1H-苯并咪唑为第二配体的橙红光铱配合物,通过Suzuki缩聚反应将其悬挂在聚芴(PFO)主链上,得到一系列热稳定好的主链型共轭磷光聚合物材料。2.第二章设计并合成了以2-苯基-1H-苯并咪唑作为主配体,4-乙烯基苯甲酸为辅助配体的绿光铱配合物,通过自由基聚合将其接在聚乙烯基咔唑为骨架的侧链上,得到不同比例的非共轭聚合物材料。在此基础上,还引入了具有笼形框架结构的乙烯基POSS,得到了热稳定性好、荧光量子产率高的含POSS磷光的聚合物材料。3.第三章以第一、二两章合成的磷光聚合物材料作为发光层,分别制作了结构为ITO/PEDOT:PSS(30nm)/polymers(40nm)/TPBI(37nm)/Al(80nm)的电致发光器件。共轭聚合物PFO(Ph BI)2Ir(2-Na BI)-1.0能实现白光发射,最大电流效率为3.41 cd/A,色坐标位于(0.32,0.34);非共轭聚合物PH2器件最大亮度为2488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9.83 cd/A,最大功率效率为3.08 lm/W,最大外量子效率(EQE)为3.65%;在引入POSS后,聚合物PH5器件的最大亮度提升到4391 cd/m~2,最大电流效率达到19.3 cd/A,功率效率最大为6.05 lm/W,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7.06%。实验数据表明,引入POSS后,聚合物的电致发光电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其他文献
学位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序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在基本原则中提到,要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在育人理念方面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高中课程设置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相连通,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而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
学位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移动机器人层出不穷,这些移动对象在其运行环境中自主移动,构成实时移动系统。运动规划是当前实时移动系统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运动规划需要先对环境建模,然后基于模型制定相应的方法规划移动对象的运动过程。由于在各类建模方法中,形式化方法建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因此本文将通过形式化方法建模实时移动系统的环境。在该模型基础上,本文以调度的方式宏观规划移动对象的运动过程,并利用
学位
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依然是新时期教育追求的目标。作者通过总结借鉴“先学后教”等成功的教学形式,结合在P中学自身教学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文章给出了“三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论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根据现有的国内外教学模式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化学教学模式的现状
聚苯乙烯(PS)是当今世界第四大通用树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PS分子中具有刚性的苯环结构致使其柔顺性能极其低下,所以纯的PS塑料力学性能不佳而使其加工性能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必须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对PS进行改性处理,以达到材料使用的强度与韧性要求。从PS塑料的应用领域看,添加一定量的增韧剂以提高PS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以及添加适量的填充剂以降低PS塑料的生产成本已成为PS塑料应用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