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男女同校问题作为妇女解放运动研究、女子教育研究、男女社交研究等领域的子问题,具有研究价值。近年来,女子学校教育与女性观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女子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近代男女同校的实现伴随着女子教育观、政治观、婚姻观等各种观念的转变,以男女同校为切入点可以透视近代社会女性观的转变。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男性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本文试图从男性在男女同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出发,分析近代精英男性倡导妇女解放与女子教育的原因及其心理冲突。并进一步通过对男女同校中生源的家庭状况与师资构成的考察,展现近代普通家庭对于两性性别的观念以及女子教育的态度演变。处于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现实和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诩为天朝上国的骄傲在多次战争失败后消失殆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西方国家身上寻求救国之方,在对比了中西妇女的生活现状之后,得出女子教育发展状况同国家的前途有直接联系的结论,继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兴女学运动。男女同校就是在这种情境下产生的,最初作为解决兴办女校中资金不足的方案被提出,并且始终与女子教育、妇女解放、男女社交公开紧密相连。本文以清末小学男女同校问题的凸现到民国后期中学男女同学的实现为时间节点,结合教会男女同校、国立女学、女性报刊与女性团体的发展背景,深入分析了男女同校发展历程中的动力与阻力。并且基于典型学校与人物的个案分析,细致地展现了男女同校的演变历程。最后引入社会性别视角深入分析了近代精英男性在倡导妇女解放时的心理状态,并且思考男女教育平等在当代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