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姻事实到婚姻法律——形式婚姻的多元建构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00582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2001年12月24日,司法解释(一)出台,此番举动引起全国上下关注.然而,结果依然不那么如人所愿,突出的问题是"事实婚姻"依然悬置,现行法律所认可的婚姻只是登记婚姻,其他一概以"同居关系"而论.这不能不说是婚姻法律中的一大遗憾.本文试图在为"事实婚姻"问题寻找一种出路,但并不固执于此.文章的思路也不是采取一种单刀直入的方法先将一些结论性的意见摆出,而是将所有的结论预先搁置,在一种法社会学的视角下,探索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使一种结论在最后自然浮现.文章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提出有关的研究方法与思路问题,并对自己所做的努力做一种说明.第二部分"婚姻的智慧":此部分探讨婚姻本身的功能.第三部分"婚姻法律的生长":此部分关注婚姻法律如何从社会事实中成长起来并在社会中生存的问题,同时讨论"事实婚姻"所谓的"事实空间".事实婚姻只是相对于法律婚姻而言,两者同为形式婚姻,也就是说只要为一种婚姻,都须以一种公示的外在形式建立.第四部分"他者的考察":这部分对其他国家的国家法针对进入婚姻的各种形式所做的制度选择和经验态度进行厘清.第五部分"审视自己":此部分重点回顾我国从史至今关于形式婚姻的立法状况.第六部分"姿态回应":在此所做的工作第一是看清事实,即事实状况说明我国不存在建立一元登记婚的社会土壤,而搞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反而会架空法律的尊严,同时,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使欲解决的问题转换一种方式存在下来,另一方面又滋生出另外一些问题;第二是言之法律,在私法领域,婚姻至少应具有契约的某些品质,尊重当事人根据意思自治所做的选择,最后,得出一种宽容和多元建构的理论,即法律采取宽容的姿态,看到其他社会规则的合理性,在立法层面上进行一种沟通,沟通的结果是制定法中形式婚姻的多元建构与并存,尊重当事人的选择.第七部分"束语":这是结束全文并对之整理部分,并对全文的思路进行一种解说.本文受启于圣经上耶和华与人类的三次"立法",并由此感悟到世俗的法律.
其他文献
本文写作目的集中关注于中国传统契约的一个特殊现象,即契约文书的成立需要书写成立理由,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深层次上是我国制度与文化合力造成的,因此对成契理由的性质分析也
这篇论文的目的在于对美国行政权的扩张过程作出历史的与实证的分析,因此,该文以较大的篇幅评述了美国行政权扩张的缘起、经过、结果,并重点分析了美国行政权扩张的显著特点
该文从中国民间社会与民间法状况的现实出发,构建起以西方市民社会和契约性民间法为观照情境的二元性比较研究框架,并通过对"中国市民社会论"的反驳(以确认中国"民间社会"论)
WTO保障措施是WTO成员在其他成员合法出口对本成员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时,对进口产品采取限制的一项例外条款。该措施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用周期较长,已经被越
在当今世界,地区化日益成为与全球化并行发展的两大潮流之一.地区化不仅表现为经济层面上的地区经济一体化,也涉及到地区范围内政治、安全等问题的地区合作和地区安排.对地区
本文选择了一人公司这一论题进行研究,力图运用比较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判例研究的方法对一人公司的理论及法律制度进行全方面的描述和分析.本文全面介绍了两大法系一人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是具体的历史的.新民主主义就是"三个代表"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内涵、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延安十三年,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