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市水务从供水行业逐步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水务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基本满足了工业和城市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但作为一个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长期以来,城市水务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都是由政府负责,基本实行由政府垄断经营的管理体制,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例如产品质量或服务效率不高、财政负担较重、专业性不强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使得水务市场逐渐放开,水务产业链也不断扩充和延伸,形成稳定的上游(科研、规划或设计)、中游(城市水务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下游(水务工程、设施或设备的运营、管理、维护等服务)环节。在一些环节上,也开始打破由政府公共部门独家垄断的现象,引入PPP模式(公私合营模式),出现了民营企业的身影。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开展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供城市水务领域的服务业务,以签署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水务产业链的主要环节为切入点,分析除了目前已引入公私合营模式的环节之外,例如水务主体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服务外包、运营维护外包或租赁、BOT、TOT等公私合营模式,还有哪一些环节具备引入公私合营模式的潜力,实现制度创新、打破独家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灵活多样的市场化模式,让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协助政府部门加快城市水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分析表明,可以继续增加或者有潜力引入公私合营模式的环节有:供水企业的运营、维护等服务业务;污水处理企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业务;中小型水厂的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等专业技术服务;供水管网和排水管网的管道安装;供水管网漏损管理服务;管网系统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水表计量检定服务;社区、企业、学校或其他机构的节水改造服务;居民饮用水水质检测服务等。若能在这些环节打破由政府公共部门独家垄断的现象,适当引入公私合营模式,吸引有资质、有能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有助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并拉动区域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