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拖延是学习情境中的拖延,大学生群体中学业拖延现象普遍存在。学业拖延不仅会阻碍大学生完成学业任务,还会导致大学生低学业成就,感受到学业拖延带来的麻烦,体验到学业拖延带来的焦虑、沮丧、内疚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互联网+教育”不断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不仅具有数字化学习的特点,还具有移动性、高效性、自主性、情境性等学习特点,大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便利的学习方式。然而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移动学习时容易受外部环境干扰,缺乏学习目标和策略,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执行力差,学习效果不明显,没有外界的监督,推迟开始和完成学业任务,导致学业拖延。以往对于学业拖延的研究主要针对面授课程这种传统学习模式,而对于移动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中,大学生存在的学业拖延问题进行的研究较少。因此,对移动学习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业拖延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本研究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四川省两所高校的95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分三个部分:1、调查大学生的移动学习水平、移动学习力、移动学习背景下的学业拖延情况。2、探讨大学生的移动学习水平、移动学习力是否会影响移动学习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业拖延情况。3、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教育对策。总结以上研究,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结论:1、大学生的移动学习情况(1)大学生的移动学习水平模糊指数为0.42,移动学习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主要用来社交聊天,其次进行移动学习。大学生移动设备的使用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倾向于花时间打游戏,女生倾向于花时间聊天、社交。(2)大学生的移动学习力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的移动学习行为和移动学习管理能力显著好于女生;大四年级学生的移动学习意识最差,大一年级学生的移动学习管理能力最好。2、移动学习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业拖延情况(1)75%以上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行为,80%以上的大学生感受到了学业拖延带来的消极影响,86%的大学生想改变自己的学业拖延行为。(2)大学生拖延程度最高的学业活动是英语网课、背单词,四六级考试;拖延程度最低的学业活动是老师布置的作业。(3)大学生学业拖延程度存在性别、专业类型和年级差异。男生的学业拖延程度比女生高;理科类大学生的学业拖延倾向比文科类大学生严重;大一年级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最低。(4)影响大学生学业拖延倾向的因素主要是移动学习水平,性别、年龄、专业类型、年级;影响大学生感受到学业拖延带来麻烦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年级,移动学习水平,移动学习力中的移动学习行为;影响大学生学业拖延改变意愿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年级,移动学习力中的移动学习意识和移动学习管理能力。3、教育对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教育对策是: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监督,学校要培养大学生的移动学习素养,移动学习平台要加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