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荧光定量PCR检测龋病相关病原菌及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变异链球菌、普氏菌属、乳酸杆菌这些潜在口腔病原菌进行绝对定量检测,研究这些病原菌与龋齿状态的相关性,建立灵敏度高、预测能力强、可广泛应用于人群龋病风险筛查及个体口腔健康追踪的龋病风险模型,从而指导建立不同时期龋病风险预测模型,同时为龋病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和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首先是构建检测流程(从菌株活化到构建质粒);其次是选择251名青岛小学生和103名广州小学生,收集高龋和健康学生的唾液样品,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最后是数据分析,所有数据使用R(Version2.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发现:1、Bac、Sm、Pd、Sm_bac在健康和高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m、Pp、ITS、Sm_bac在青岛和广州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3、各菌种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p、Pp_bac、ITS、ITS_bac、Sm_bac与年龄为弱相关性;5、Sm与dmft的相关性为强相关性;6、Sm、Pp的混合分析模型可以以较高准确率准确诊断健康和龋病者。  结论:  (1)高龋组中儿童唾液中的Sm丰度和相对丰度,以及Pd明显多于健康儿童。  (2)口腔菌种分布有地域差异,而且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3)基于Sm和Pp可构建准确率达70%以上有助于评估和筛选早期儿童龋病风险的模型,两者或可为龋病微生物病因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正畸的主要治疗过程是应用矫治力使牙齿移动的过程.牙髓、牙周组织受力后,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和反应,疼痛伤害是正畸治疗中常见问题之一.牙移动中疼痛伤害反应信息由牙髓、牙
目的:研究脉冲Nd:YAG 激光照射对牙釉质-树脂和牙本质-树脂粘结力的影响,以探讨脉冲Nd:YAG 激光在树脂充填中的意义及适用范围。方法:实验一:脉冲Nd:YAG 激光照射对牙釉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