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读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唇读技术属于生物识别领域的一种技术。唇读是通过利用视觉信息来补充听觉信息,进而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理解能力。计算机唇读过程为:视频帧图像的获取、唇部定位、唇部特征提取、唇动识别。本文主要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针于唇部定位问题,首先检测出人脸区域。在YCr Cb颜色空间建立高斯概率模型来判定皮肤像素,利用二值图像投影法定位人脸的大致位置。为了确定唇部区域,在人脸已检测出来的情况下,基于人脸各个器官的分布特征,粗略地定位出唇部区域。并进一步基于Fisher判别法更准确地区分出唇色和肤色,精确地确定出唇部区域。针对唇部特征提取问题,为了获取唇部几何特征,先运用局部灰度最小的方法,搜索得到唇部的左右嘴角点。利用唇部结构的几何对称特征以及投影阈值分割等方法确定外唇轮廓的中点。唇部的几何特征通过这几个关键点之间的几何比例关系获得。另外唇部的像素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先基于主成分重构的方法确定特征唇的维数,最终确定特征唇的维数为60。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唇部特征,每一帧唇部图像的像素特征用一个六十维的向量表示。在得到唇部特征之后,需要确定帧序列的始末位置以及对每帧唇部图像进行分类。首先运用基于特征值方差的方法来剪切视频帧序列,得到的始末位置存在一定的误差。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基于方差梯度的方法,剪切得到的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另外对每帧唇部图像进行分类时,为了改善K-mean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的问题,运用一种改进的K-mean算法对唇形进行分类。分类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对每帧图像分类编码后,得到后续识别模型的观测序列。最后,对于唇动识别问题,运用隐藏马尔科夫方法来进行训练和识别。首先录入了几个字和词的小样本库。然后运用Baum-Welch方法训练样本得到隐藏马尔科夫模型;运用前向算法计算模型概率获得识别结果。识别结果较为理想,证明了前面各环节采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在线监测是变电站绝缘监测的发展趋势。实现在线监测,首先要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现场设备的绝缘状态信息,因此,建立一个能实时、稳定、快速地传输大容量数据的绝缘信息传输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太网已经能满足在工业环境中使用所需的性能要求,和目前所用的现场总线相比,以太网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更便宜的价格,以太网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前景十分广阔。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提出使用以太网技术
有源箝位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ACRDCLI)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软开关逆变电路,并且把系统的电压峰值箝位在1.2-1.6倍的电源电压,降低了器件的电压应力。双幅控制的ACRDCLI电路(TAC-RDCLI)进一步减小了谐振元件与箝位器件的损耗,提高了系统性能,扩展了ACRDCLI在大功率的场合的应用。 本文首先回顾了并联型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的发展,即从最初的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RDCLI→ACRD
操作过电压和工频过电压是造成电网内高电压设备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伴随着电网的正常操作过程、故障过程而生。如果在电网建设初期不认真分析、计算这类过电压,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特别是500kV电压等级的高压设备,由于对地电容电流较大,过电压水平会更高,那么在以后设备运行过程中就心中无数,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过电压的水平不仅与具体的电网环境有关,而且与投切对象及装设的相关设备有关,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用电用户的增多,用户对电网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迫切要求提高电网保护的快速性和灵敏性。传统工频保护,受工频振荡及过渡电阻的影响,响应速度慢、检测精度低,不能实现对线路小电流故障以及电力设备内部潜伏性暂态故障的有效识别。基于故障暂态量信息的暂态保护,因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得其成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研究的新方向。电力暂态信号蕴藏的信息量大,
期刊
该文通过构造网络法或模型转换法实现了由两个线电压得到三个相电压的求解方法,利用FFT方法修正测量过程中的角度偏移.然后通过扰动实现系统阻抗的求取.该文介绍了用于配电网
随着我国分布式发电的大力推广,并网逆变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并网逆变器在工作时,会向电网注入大量传导干扰,导致电网电磁环境恶化,影响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文在对现有的并网逆变器传导EMI干扰源及传播通路建模研究基础上,得到一种参数可调、结构相对简单的并网三相逆变器传导EMI预估模型,以便于并网发电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和预测。首先,通过对逆变器中主开关管MOSFET开关动态过程以及其等效电
期刊
直线永磁同步电动机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直线电机机种,它具有高可靠性,极好的动态响应,因而广泛应用于直线伺服系统。本文对空芯动圈式直线同步电动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电流模型推导出两种计算永磁磁极二维气隙磁场的解析公式(集中电流法、分布电流法),同时介绍了两种永磁电机气隙磁场计算方法(磁荷法,直接求解拉氏方程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电机参数对气隙磁密的影响;(2)介绍了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