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初中阶段不断提高,但就目前情况看,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当前,教育评价的核心功能正从对学习的判断转向对学习的促进。“表现性评价”不同于传统的只重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它不仅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同样重视对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笔者认为,将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以评价驱动教学,能改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本论文共有五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对表现性评价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设计方法。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前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结合课标和教材,笔者总结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以下三点:一是培养整本书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与面;二是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学会迁移应用;三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语文素养。针对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并侧重调查教学评价实施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阅读兴趣低,阅读目的浅显化;二是缺少整体性规划,指导和活动较少;三是重结果轻视过程,难以真实性评价;四是评价主体不突出,评价标准不明晰;五是评价反馈不及时,反馈内容不具体。第二章主要论证表现性评价运用到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以改善教学问题的可行性。针对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引入表现性评价。为了论证表现性评价运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笔者首先对其要素、特点、功能和理论基础进行全面阐述,再结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问题阐述其运用的可行性。第三章主要阐述了表现性评价三个要素的设计。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第一节详细地论述了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目标的确定的要求、步骤以及提出了借助“名著导读”栏目进行目标的确定。第二节详细论述了适合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表现性任务形式、设计要求和步骤并提出了借助“名著导读”栏目设计表现性任务。第三节详细论述了评分规则的结构、类型、设计要求和步骤并提出了借助“名著导读”栏目设计评分规则。第四章主要阐述了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本章从表现性评价的前期准备、开展和结果运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表现性评价的前期准备阶段是基于逆向设计理念,根据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的设计安排教学评的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规划。表现性评价的开展主要是根据表现性任务收集相关的评价信息进行表现性评价。评价信息的收集要注意多个因素,要突出评价信息收集者的主体性,强调评价信息收集时间的及时性,重视评价信息收集方式的多样性和提高评价信息内容收集的准确性。收集到了评价信息才可以借助评分规则进行评价。但是评价不仅仅是给出一个等级,将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反馈和决策才是表现性评价最重要的一步。反馈和决策要及时,特别鼓励在线上进行表现性评价,沟通课内和课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