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道加德纳氏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危害狐狸的重要细菌之一,感染引起狐狸流产、空怀等。1953年由Leopold首次从阴道炎患者身上分离到GV,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水貂、貉、马和猪等动物对GV也易感。GV严重妨碍了狐狸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着毛皮动物养殖从业人员甚至更广泛人群的健康。为研究GV在狐狸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9年35月份在山东潍坊诸城地区采集的狐狸病料进行了GV的分离鉴定,并建立了GV的小鼠致病性研究模型,对其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常规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采集的20份母狐流产胎儿和25份母狐阴道拭子进行了GV分离。分别将样本划线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含5%无菌脱纤维马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纯化,共分离到14株细菌。挑取单菌落,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氏染色可变的短小杆菌,与GV的形态相符合。使用9种常规生化鉴定管对所分离细菌进行生化特性鉴定。结果显示,接触酶阴性,麦芽糖、甘露糖和葡萄糖反应结果呈阳性,但不发酵木糖、鼠李糖、棉子糖、山梨醇和淀粉,O-F生化反应结果为发酵型,符合GV的生化特征,初步确定所分离的14株细菌为GV。采用PCR方法对所分离细菌的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所分离14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GV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这进一步证明所分离的14株细菌为GV,分离率为56%(14/25),表明GV在该地区狐狸养殖场中广泛存在。采用PCR方法,对14株GV的31种潜在毒力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溶细胞素Vaginolysin基因、DedA-family protein、rRNA methyltransferase等基因的检出率为100%,唾液酸酶Sialidase A precursor、Rib-family surface protein和Endothelin-converting enzyme基因携带率为64.3%,LicD protein基因检出率为0%。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了14株GV对17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GV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妥布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氯霉素敏感,对丁胺卡那、卡那霉素、新霉素和万古霉素等中度敏感,而对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等则呈现耐药性。基于14株GV药敏试验结果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选择SD GV1作为代表株,以小鼠为实验动物,建立GV的致病性研究模型。随机选取36只雌性6周龄昆明小鼠和12只雄性6周龄昆明小鼠,将雌性小鼠分为6组。通过自然交配测试小鼠的繁殖性能,合笼后若雌性小鼠有阴栓形成,即视为交配成功,每种处理设重复组,以降低实验误差。12组雌性小鼠处理方案,经阴道上皮接种GV,剂量为2.0×105.0CFU/只,使雌性昆明小鼠感染GV,在雌性小鼠攻毒后第3天,在每笼雌性小鼠中放置2只雄性小鼠,每8小时观察一次雌性小鼠阴栓形成情况,取出有阴栓的雌性小鼠,分笼饲养。34组雌性小鼠攻毒前每笼放置2只雄性小鼠,每8小时观察一次阴栓形成情况,取出有阴栓的雌性小鼠,分笼饲养,分笼2天后经阴道上皮对有阴栓的雌性小鼠接种GV,剂量为2.0×105.0CFU/只。56组为对照组,注射PBS。在攻毒后第21、23、25、27天,分别取1只小鼠进行剖检,采集阴道、子宫样本,制作病理组织切片、镜检。结果,在攻毒后35天内,攻毒小鼠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喜爱缩一隅、阴道红肿外翻、分泌物浑浊、粘稠增多等症状,与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典型症状相一致。在小鼠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大量GV。接种GV的小鼠中,有22只雌性小鼠出现空怀、流产、死胎等,1只雌性小鼠产出2只弱仔,仅有1只雌性小鼠临床表现正常,对照组小鼠临床表现无异常。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感染GV的小鼠阴道上皮固有层水肿,结缔组织疏松,固有层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子宫固有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固有层内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脱落,证实该菌可感染小鼠使其发病,引起生殖系统病变导致其繁殖障碍。综上,本研究表明GV在狐狸养殖场广泛存在,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GV的科学防控提供了一定的流行病学数据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