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材料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的射频测温系统逻辑设计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DC材料传感器又称为聚合物衍生陶瓷传感器,是一种无线无源的温度传感器,其特点是耐高温、耐腐蚀,主要应用在恶劣条件下的高温测量。此传感器内部有一个谐振腔,当自身温度发生变化时其内部谐振腔的谐振频率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且这种变化与温度的改变成负相关关系。基于传感器的这种特性,可向其发送固定频段的恒定幅值扫频信号,同时采集和分析传感器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从而得出其谐振频率进而找到对应的温度值。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这种新型的PDC材料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做配套的系统逻辑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研究PDC材料无线无源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谐振频率变化特性,并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设计相应的测量方案。其次,根据设计的测量方案来编写配套的系统逻辑控制,系统逻辑控制主要由LMX2592信号源控制模块、数据去奇异点算法模块、IIR滤波器模块、AD数据采集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等组成。工作流程为通过FPGA控制LMX2592射频信号合成器按照程序编写的扫频算法发出恒定幅值的扫频信号,频率范围为6.30~6.50GHz,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倍频器后频率到达12.6~13.0GHz,再通过环形器1端口传送到传感器上,并从环形器3端口反射回波信号,同时通过FPGA控制AD9226数模转换器采集经检波器转换成电信号后的回波信号,然后将采回的数据通过数据去奇异点算法模块和IIR滤波器模块进行数据处理,接着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以串口传输的方式发送给上位机和触摸屏进行数据分析和显示。系统代码主要通过Verilog语言编写并通过Model Sim仿真软件和Signal Tap II逻辑分析仪对各个模块进行仿真与调试。最后,结合系统硬件对整套射频测温系统进行实际测试,主要测试方法为恒温和加热测试。经实测得出系统测量一次温度的时间周期为0.55s,在恒定温度下传感器谐振频率会有800k Hz左右的波动,在加温条件下对25℃-180℃和180℃-350℃这两个不同的温度范围做分段式测试,得出在25℃-180℃区间内,温度每上升1℃谐振频率下降291k Hz,其分辨率为0.00344℃/k Hz;在180℃-350℃区间内,温度每上升1℃谐振频率下降324k Hz,其分辨率为0.00309℃/k Hz。再由其恒定温度下谐振频率的波动可知测量精度为±1.3℃,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统计显示,与绊倒相关的跌倒是导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伤害而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绊倒问题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绊脚后平衡恢复反应机制。实验采用随机征集受试者的形式,招募了133名受试者参与本实验。VICON运动捕捉系统收集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的绊脚数据,根据每位受试者在绊脚后的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恢复成功组或恢复失败组。
民间艺术是从乡土社会中萌发、由劳动者创造的并且在乡野之间成长起来的艺术。在当代移民浪潮的带动下,民间艺术的跨时空流动变得异常地活跃,其流动的路径通常是“乡村—都市”、“小城镇—大都市”。深圳作为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其文化的流动性极强,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外来民间艺术涌入,在历史上形成三个阶段:试水创业与分布散落期、园区展演与抱团发展期、个体创新与公共服务期,这些分期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存在着一定的模糊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志愿者在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的催化剂,在消解社会矛盾的同时,构筑了社会文明之网,成为了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一环。在某种情境下,志愿者与非营利组织属于具有共同价值追求的伙伴关系。残障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助残非营利组织与助残志愿者一起成为了残障群体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助残非营利组织致力于解决残疾人的需求问题;而志愿者为助残事业贡献宝贵的
20世纪80年代,实验戏剧在中国异军突起。改革开放后三十余年的的文化开放氛围中,深圳实验戏剧呈现出了深圳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与艺术特征。作为城市发展的文化符号,都市戏剧成为了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本项研究以深圳的实验戏剧为对象,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探究实验戏剧在深圳的发展状况以及艺术特征,最终呈现出实验戏剧背后的深圳文化发展脉络。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序论部分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针对实验戏剧、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和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缓慢,仍面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续不足、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凸显了中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又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各
本论文以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思潮与长三角地区戏剧市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旨在以从艺术史的角度,探索近代历史转折期中国社会思潮与戏剧的互动关系。在结构上,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第二个部分着重探讨辛亥革命前后以国粹主义、无政府主义与革命主义为代表的三种主要中国社会思潮的生成、传播与演进情况;第三个部分以京剧、昆曲两大剧种的演出市场为例,探讨辛亥前后长三角地区的戏剧市场总体状况;第四个部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在校大学生日益增多。宿舍作为他们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之一,其健康环境条件需要特别重视。然而目前大量的既有宿舍存在许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比如室内空气环境恶劣、居住体验感差、隔音效果不好和人员交互关系淡薄等。相关学者对这种现状改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本身的构造和性能上即所谓的绿色建筑,或是独立分析宿舍社区主体交互关系的状况,并未从宏观及微观各个角度综合
随着全球工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设备逐渐替代人工生产,使得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服役寿命面临巨大挑战,促使设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面临更高需求。其中,以摩擦副磨损的直接产物—磨粒作为研究对象的铁谱分析技术可获取宏观磨损量和微观磨损机理信息,为机械设备磨损状态分析提供重要依据,已经成为重大机械设备健康状态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铁谱图像分割和磨粒识别方法存在周期性长、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将大数据挖掘技术与教育行业相结合以提高学校智慧管理水平的方法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目前,各大高校校园建设已经从数字化校园建设时代步入智慧校园建设时代。高校开始逐步地对已建设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务系统等校园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并对所采集的各大应用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中提取隐藏的数据价值,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服务管理水平。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来自各大应用系统的校园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信息爆炸问题日趋严重,以个性化推荐为代表的大数据挖掘技术正在成为解决信息过载的重要工具。图书馆是高校中的“知识海洋”,为全校师生提供图书借阅、文献检索及科研支持等服务。在传统的借阅方式中,师生产生图书借阅行为源于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图书以一种被动的方式被借阅。在这种借阅形式中,读者会面对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数以百万计(国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