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作为一个地处中部的农业大省,农业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状况能否切实改善、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国民经济能否协调发展、社会能否持续繁荣等重大问题。但是,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的二元经济体制严重影响了安徽农村经济发展,阻碍了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三大子系统——农产品流通体系、农村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及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良性发育。本文认为,解决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问题的关键着眼点在于组织体系建设问题,发达的农村商品流通组织体系可以促进农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可以确保农村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供求均衡,同时也可以保证农村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对农村商品流通组织体系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对美国、日本等农村商品流通发达的国家采取的农村商品流通组织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农村商品流通组织发育现状和客观实际,对安徽省农村商品流通组织体系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是运用破坏性创新理论,分析了农村零售业态的发展方向;通过各种组织关系对比,分析农产品流通的组织模式;以辉隆为例,分析安徽省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组织体系的发展趋势;最后,基于刺激农村消费、发展现代化农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为促进安徽省农村商品流通组织体系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是,在农村零售业态发展方向上,根据维持性创新原理应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根据破坏性创新原理应对便民店或代销店进行改革和发展无店铺商店;在农产品流通组织模式上,通过分析总结出“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是农产品流通的最佳组织模式;在农村生产资料流通组织体系的发展趋势上,辉隆股份的“配送中心+加盟店”连锁经营模式是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组织体系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