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老年人远程监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护理和起居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能够从视频图像中检测、识别、跟踪人并分析和识别其行为。它在老年人远程监护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能够为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在对智能视频分析相关技术的研究基础之上,设计和实现了非接触式老年人远程监护系统。首先,本文介绍了相关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接触式老年人远程监护系统的概念,并阐述了系统的整体框架、主要模块和具体实现。其次,本文分析和比较了目前三种常用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帧间差分法、背景减除法和光流法)的优缺点,然后着重介绍了混合高斯背景建模法。最后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的特点,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算法的效果,选取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混合高斯背景建模法。然后,本文介绍了在线目标跟踪算法的基本原理,重点研究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跟踪(Compressive Tracking,简称CT)算法。针对CT算法存在的跟踪窗口尺寸固定不变、无法处理目标遮挡和再发现问题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长时间压缩感知跟踪算法。所提算法采用多尺度的目标外观模型再匹配的方法,使得跟踪窗口尺寸能够自适应目标大小;通过分析滑动窗口内跟踪窗口图像的整体特征变化来判定目标是否发生遮挡;为了解决跟踪漂移问题,我们采用HOG特征在线生成检测器,实现目标的再发现。实现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相比原CT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最后,本文对运动历史图像(Motion History Image,简称MHI)和Zernike矩进行了研究。MHI能够形象的描述运动的时空过程。Zernike矩能够表示运动丰富的局部信息。通过规范化的MHI提取Zernike矩作为行为特征的描述子。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Zernike矩的人体行为识别算法能够很好的识别出行走,蹲下,弯腰,跌倒等行为。同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人体轮廓宽高比和有效面积比的跌倒检测算法。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当今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计算机专业教学工学结合问题进行分析与研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 探索 改革    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我院坚持以工学结合作为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为导向、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基础工作过程的教学与专业课程的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
Micro-LED显示技术是次世代高分辨显示技术,在显示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全彩显示能力是显示器件的重要评价指标,如何实现Micro-LED的全彩化能力也正是该显示技术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核心难题。目前,国际上全彩色Micro-LED显示器件的制备主要采用三基色MicroLED芯片转移拼装技术,包括流体自组装、PDMS转印以及机械转印等。但迄今为止,芯片转移拼装方案在LED芯粒的拾取、转移精度控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城市性格铸就了街区的性格,并贯穿其文明发展轨迹。对城市发展而言,街道的产生是踏过时间线的大事件,包括历史街区的著名事件、人物以及商业活动等,让参与其中的人们获得集体记忆。斗转星移,时间模糊了街区的记忆。如今行政区和商圈的地理位置转移,造成了历史文化风貌交叠和消逝。历史文化街区逐渐丧失了活力和认同感。活力缺失意味着对“新人”吸引力逐渐减少,成为各地历史文化街区普遍遇到的问题。而认同
本文讨论了当前本体建设的方法学,分析了目前领域本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模型的领域本体构造方法.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发病率高、预后差,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免疫治疗、化疗和放疗效果均不佳。早期发现的肾癌可通过部分或根治性切除术改善患者预后,但由于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且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降低了RCC患者的生存预期。VEGF/PDGFR/mTOR途径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已取代免疫治疗广泛应用于晚期肾癌患者,但是由于药物递送障碍
氢氧气微火焰焊接机,是一种通过氢氧发生器电解水生成氢氧气,然后将氢气和氧气以2:1的比例混合,接着点燃气体形成火焰对工件进行切割、焊接作业的智能化焊接机,具有高效节能
文章主要运用了混合式学习理论、远程教学交互理论审视了国家开放大学网络核心课程建设与实施概况,指出了当前网络核心课程学习空间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从混合式学
矿用截齿是煤矿机械中与煤岩直接接触的零件,其性能的好坏和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到采煤的效率和煤矿机械的使用寿命。矿用截齿会承受与煤炭相互作用产生的巨大冲击载荷、扭矩和应力,其失效形式有截齿表面磨损、齿身断裂和变形等,其中磨损是截齿失效的主要形式,对矿用截齿磨损程度的研究,能够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截齿及提供新技术用于矿用截齿的生产。由于受测量设备的限制,传统矿用截齿的磨损测量方法过程繁琐且精度不高,因此